全职艺术家

第九百三十四章 不识庐山真面目(4/5)

画面下方又凝练出一行字:“此诗为羡鱼老师游庐山归来所作,灵感来自于庐山西林壁一带,故景区决定将此诗完全按照羡鱼老师的笔记复刻于西林壁之上,此处亦是庐山增设的全新景点。”

……

宣传片播放结束。

孙耀火博客上感慨:“想去庐山了。”

陈志宇随后转发道:“鱼王朝约一个?”

江葵:“同意。”

夏繁:“走着。”

赵盈铬:“还等什么?”

魏好运:“去庐山西林壁看看。”

有一位旅游博主发布动态:“下一期视频主题为庐山,虽然庐山并非十级风景区,但就宣传片的美景来看,此处不比十级景区差,另外感慨一句,羡鱼老师的诗句,写的太动人了,可惜我才疏学浅一时间竟不知道如何赏析,等哪位大佬评价一下!”

很快。

真的有诗人出现了:“好一个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首诗的创作思路和羡鱼老师之前那首为西湖所作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很像,都是描写不同情况下的景色之美,西湖说的是晴天和雨天之美,而庐山说的则是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体验出的不同之美。”

紧接着。

又一个诗人出现:“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但其实这首诗最好的不是前两句,而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觉得这两句甚至不亚于那些流传千古的名句!”

再然后。

还有书法家出现:“既然大家都在聊诗句有多好,那我就说说羡鱼的书法有多好吧,这首诗的笔迹堪称大家,如果没有多年苦练是达不到这种水平的,恐怕羡鱼的书法水平比很多人想象的更厉害,可惜我没有亲自看过原稿。”

业内评价很高!

网友们也生出了无限感慨:

“这么一看庐山竟然丝毫不比西湖差,前者是水后者是山,各有各的美妙之处,鱼爹这首诗写出了这座山的魅力,让我产生了想去游览一番的想法。”

“庐山人感谢羡鱼老师!”

“很多诗人都说后两句好,我学术不精,有没有大佬解释一下,为什么大家对后两句如此推崇?”

“我跟你解释吧,我是赵洲人,赵人最懂诗。”

“前两句是纯粹写景,结尾两句却是即景说理,谈的是游山体会,这两句奇思妙发,整个意境浑然托出,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回味经验、驰骋想象的空间。”

“没听懂!”

“赵人懂诗却不会讲诗,我跟你说吧,诗句后两句其实是蕴含哲理的,羡鱼在借诗句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囿于成见,看待事物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要全面地认识事物、了解事物,只有摆脱自己的主观成见,尝试用不同的视角去观察事物了解事物,才能对一个事物有较为完整和准确的认识。”

“明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