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枝

2、第二章(3/4)

“出了一部分,血红蛋白52,血沉40,γ球蛋白,贫血很严重。”谌嘉树应了声,拿着病历夹就起身向陆主任走去。

这数据要么远低于正常值,要么远高于正常值,陆主任点点头,翻开手里的病历,看完之后,又仔细翻阅起患者过往的病史资料。

问道:“CT做了没有?”

“已经让人送下去了,直接做增强。”谌嘉树应道,低头看了眼病历,见主任正在看昨天的门诊胃镜检查结果。

胃镜检查见:距门齿38cm处食管狭窄,扩张后内镜仍无法通过;活检病理为食管鳞状上皮黏膜显慢性炎,基底层增生伴纤维血管上延。

根本没有找到肿瘤组织的病理学依据。

但是又有症状,患者病情初期曾在外地的肿瘤医院手术,剖腹探查可见胃肿物固定,已经侵犯到相邻的脏器,术中甚至考虑为胃癌晚期,但是术后病理却只是炎性假瘤。但是到现在,患者上腹部的包块出现了增大,病情不断发展,并且出现了腹腔积液、脾肿大。影像学上改变如此明显,偏偏找不到确诊证据。

陆主任看完资料,屈起手指叩了叩桌面,沉吟片刻,道:“我看他在外院也请了专家会诊,既然多家医院、多次病理都找不出贲门癌的证据,我们得考虑是不是其他的疾病。”

顿了顿,抬头看了眼谌嘉树,“这两天把该做的免疫和生化那一套全都做了,周一刘华生院士要来咱们医院讲座,到时候请他还有放射科、病理科一起会诊一下。”

谌嘉树闻言心里一凛,知道这个病人的病恐怕比他预计的还要棘手,忙郑重地应了。

等到处理完病人的医嘱和病历,已经快到中午十一点。

他先让跟着自己的学生都下班,“小何,你跟师弟先下夜班。”

他自己则继续整理着下午要上交的病历,直到十二点,才从医院离开,中午的街上人不多,平时要半个小时的路,这会儿只要二十分钟就够了。

自从工作以后,他就一直住在这个叫锦绣家园的小区,起初是租房,后来房东要移民,他就顺势买下了这套房。

小区的对面是状元巷,再往前走一点,就是人群熙攘的步行街,生活着实便利。

在状元巷牌坊旁边的一家小餐馆打包了一份午饭,回到家,草草吃完去洗漱,然后往床上一倒,一觉醒来,日落西山。

元宵佳节总该团圆,母亲谢晓琳刚好打电话过来,叫他晚上回家吃饭,“你爸刚去把老爷子和老太接来了,你也快点,哦对了,回来的时候顺便带包汤圆。”

谌嘉树闻言有些惊讶,“您和我爸今天都不出门诊不上手术啊?”

他的父亲谌敬是省医院肝胆外科的主任,母亲谢晓琳则是省医院的妇产科主任,平时都忙得很,连一起吃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怎么今天这么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