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大抵有三。其一,达摩一苇渡江传教,为佛教带来了许多前所未见的佛家绝学,而名在众寺前列的神武寺,它的实力自然也随之提高了;其二,自玄奘法师取真经之后,百姓也是相继颂拜寺佛,寺院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日渐提升;其三,神武寺号称僧众上万,从来都是以“匡扶正道、普度众生”为法旨,四处宣扬佛法、降妖除鬼,所行善事总比那些自诩“清静无为”的道家仙派要多,也无怪乎许多人宁愿当和尚也不愿当道士,心想要那么长的寿命也无用,倒不如早登极乐世界、得个安宁。
综上可知,神武寺能发展壮大至今日之盛况,也是必然的。
由创寺至今,神武寺已经历四百多个春秋,所辖的地界也扩至方圆七十里,本身则占地八千五百亩,寺中殿阁辉煌、金佛无数,每日来此参拜的香客少说也有数万人,路经此处参观游历者更是不计其数,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寺中的铁器库、杂货铺、布料店、厢房、斋房常年为香客开放,若到了恩典之时,衣食住行皆可用以扶助众生。或许很多人会觉得神武寺做这种乐善好施的事会亏本,其实不然,神武寺名扬四海、万古流芳,光是每日入寺的香钱便以百万计,更何况那些受寺院扶助过得人,再来神武寺之时也是带足了还回礼的,经过这些良性循环,神武寺的规模才得以如此盛大。或许,人们不该叫它为寺庙,而应该叫它为一座普渡之城。
韩夜三人站在雄伟的寺门前,但见那高大五丈的巨门上方有一横栏,横栏上以正楷写着“神武”两个鎏金的雄浑大字,在夏日阳光下,这二字更是熠熠生辉、神威无比。当然,这里是神武寺的东门,也就是正门,比起西南北三门还是要宏伟许多。
寺门之下好不热闹,拜佛之客一批批地进去,离寺之客一拨拨地出来,守门的僧人排成两排,各个笑脸相迎,似乎脾气都很好。
“云梦。”韩夜站在台阶上观察了一番,便叫了一声跟在身后的白衣美人。
“嗯。”司徒云梦若有所思地从宏景中回过神来。
“这比起我们那鸣剑堂如何?”韩夜饮了一口依旧存量充足的醉仙饮道。
“雄伟多了,更有一种大门派的气势,与其相比,我们那儿有些微不足道了。”云梦说着,轻轻提起淡黄罗裙,跟着韩夜跨进了寺门,而东张西望的薛燕则早已跑到前面看热闹去了。
韩夜和云梦进了大门一看,才发现者神武寺是有内寺和外寺之分的。外寺主要为香客和游客顶礼膜拜之处,众多殿堂佛塔和提供服务的房屋都设在了外寺,而外寺也理所当然比内寺大得多,不过,内寺才是神武寺众多门僧修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