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皇帝好奇心被引发了出来,问道:“你要补充什么?”
秦德威答道:“天象示警并非因一人一事,而是因为朝廷纲纪不振,风气败坏,有三多三少!
如果认不清这些,向上天谢罪只怕毫无用处,这些辞官奏疏也只是表面功夫罢了。”
嘉靖皇帝又问道:“什么三多三少?”
秦德威奏答说:“其一,议论多,做事少!臣见近年以来,朝廷之间,议论太多,或一事甲可而乙否,或朝议而夕改,政多纷更,事无统计!
又有铨部指摘军政,刑名臧否财计之类情况,不专注于本职,虚文横飞少见做事!”
众大臣心里都承认,秦德威所说的这些弊病确实都是客观存在的,近些年大明朝廷风气确实是这个鸟样。
但无论如何,你秦德威批判这种议论泛滥的风气,自己不感到脸红吗?
朝廷里谁不知道,你秦德威才是对别人工作指手画脚最多、议论最多的那个人啊!
从吏部到兵部,从礼部教坊司到工部军器局,你哪个部没有插手过?可你连参预机务大学士都不是!
见过双标的,但没见过这么双标的!
但秦德威没点名,别人也就装糊涂,没人出来触霉头,就由得秦德威继续说。“其二,传达多,执行少!各衙门章奏题复虽多,而实效甚少!
例如言官建议一法,朝廷日可,便交邮递传达四方,言官的职责即算完成,再不问其是否实行;
部院大臣建议革除一弊,朝廷曰可,也是置邮传之四方,部臣的责任就算完成,也没再去查问是否真正革除!
臣虽侥幸做成几件事情,譬如辽东改制、恢复开中法等,都是用同道之人亲历亲为,不得已因人而成事!”
左都御史屠侨听到这里,就很不服气,做官数十年,第一次听到把“拉帮结伙”解释的如此清新脱俗的!
放别人身上就是党同伐异,而你秦德威就只是被迫“因人成事”?
别的不说,在他屠侨的老家,宁波知府、巡海御史、市舶司都是你秦德威安插的人手,团团伙伙还能更明显点吗?
秦德威还在说:“其三,拖延多,追责少!某罪当提问,某事当勘查,或碍于请托,便从私延缓,常常经年累月没有结果!”
这个问题众人也承认存在,为了逃避责任而拖延,几乎也是一种官场潜规则了。
这年头反正没有大数据,很多事情拖个几年,公文进了故纸堆里,就都忘了。秦德威总结道:“近年朝廷充斥敷衍塞责之风气,官员纲纪不振由此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