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威的议论攻势连绵不绝:“为什么会对公正有疑虑?只看江朋友这个人就知道了,此人既不是该管官员,又不是考生,却敢在这里对考试大发议论!”
“此人又凭的什么?刚才他敢代替父亲辩解,足以暴露问题所在,说明他的底气来自其父,不公正的根源,还是在于府尹!
“养不教父之过,如果府尹没有不公之心,又怎会有这样的儿子!而有了不公之心的府尹,又如何去做乡试提调官?”
秦德威的逻辑一环扣一环,层层推进,再一次提出了质疑——府尹如果有不公嫌疑,还有没有资格提调乡试?
众人齐齐无语,这江二公子千不该万不该,不该在公开场合、同时又是在对头面前,主动把自己爹说出来!
这已经是秦德威第二次提出质疑了!
刚才第一次时,众人虽然吓了一跳,但还可以冷处理掉,这就是权力光环带来的软性舆论霸权。用学术名词表述,这叫为尊者讳。
但小学生实在太有才华,硬生生靠着诗词和戏词,凭空制造出了舆论力场。到了这种程度,权力是压不住的。
打个比方,苏东坡都被贬成什么样了,黄州惠州儋州。但苏东坡的诗词和事迹还不是到处都有,几百年了还都有人津津乐道?
而且关键是,府尹虽然尊贵,但在南京城也不是一手遮天的独尊存在,权力也没大到可以对舆论形成绝对压制。
顾老盟主作为地位最高的人,实在听不下去了。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别人都不敢接口了,如果他这盟主还不敢表态镇住场子,传了出去就是懦弱无能,肯定有损威望。
于是顾老先生便开口斥道:“竖子只不过会写得几首诗词,有几分名声,也敢在此公然诽谤大臣!”
江存义见老盟主终于出手了,连忙趁势叫道:“小子你想好后果没有,你承担得起吗!”
秦德威随口作诗一首道:“读书学艺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