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无论风景人文,地方美食,遇到什么值得记录的,就写一写。
赵煦在苏油笔下,读到了一个真真切切的河北,穷人是怎么过日子的,富人是怎么过日子的,不穷不富的人,又是怎么过日子的。
他们是怎么在这片大地上一辈传一辈,经历过什么苦难,又获得过什么欣喜,有什么担心,什么需求,什么收获,什么期盼……
还有就是自己这一路之上,对四路问题的考证、研究、思索、见解……
偶尔也创作一些诗歌,记录当地的一些小曲儿,从地方史志与残碑断石上看到的一些故事,或者名人在故乡一些不为大家知晓的传说。
赵煦没法回复,因为苏油一直都在移动,最多就是在大家都守在电报机前的时候,相互发一发电报,内容都是“丙寅日前的折子收到了,我很喜欢。”“夏水已涨注意安全。”“在常山采采有无赵子龙轶事。”“仙卿漏勺咸安。”这一类简短的回复。
偶尔赵煦也会在电报中提到朝堂发生的事情,苏油手里拿到的情报,往往比汴京城外的官员们都要早。
比如九月,朝廷就起了一次波澜。
事情是从官员任免权闹起来的。
根子还在元丰改制之上。
元丰改制之后,天下所定吏额比改制前的旧额多了很多。
这是但是苏油给赵顼的建议,如今大宋和汉唐已经截然不同,管理细致了很多,事务也多出了很多,与汉唐粗放的政权不下乡,“太守县令承包责任制”,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
加上商业兴盛,流动增加,因此官员比汉唐多,这是正常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