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造成,南北径十三里,植芙蓉、杨柳于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将这条堤称为“大苏堤”,将之前苏油修建的那条通往西湖书院的堤称为“小苏堤”。
杭州的人居环境更加宜居,如今也渐渐有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苗头。
救灾完成,医院修好,大苏的日子就闲了下来,将自己每天需要处理的公事写在新版挂历之上,当晚勾消,故居多暇日,可从诗酒之适。
在京师的秦观非常羡慕,写诗夸大苏“欲将公事湖中了,见说官闲事亦无。”
但是完全没事儿是不可能的,寻常坐衙当班还是要的。
结果坐出了好多雅事儿。
有一天都商税务押到一个逃税人,却是从南剑州来的乡贡进士吴味道。
赃物是两个超级大包裹,上面写着封呈京师苏侍郎宅,落款是苏轼的头衔。
大苏就问吴味道卷内何物,吴味道胆战心惊地说道:“今忝冒乡贡,乡人集钱为赴省之赆。于是花了百贯,买了三百端建阳纱;因计担心沿途扣税,到了京师不存一半。想着当今负天下重名而爱奖士类,惟使相、内翰与侍郎。纵有败露,必能情贷。于是假先生之名,缄封而来;却不料先生刚好按临杭州,露馅了。”
大苏考证了是实情,笑呼掌牋吏将赃物退还给吴味道,换题新衔,亲笔在上面写上:附至京东竹竿巷。
然后有写了一封给苏辙的私信交给他:“这回是真的了,麻烦前辈顺便带封信。”
又有一天,有人诉讼负绫绢钱二万不还的,大苏呼至询之,欠账人说道:“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已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固负之也。”
大苏判明情形,说道:“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