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之役,王韶从军事力量对比上判断,认为这仗不好打,认为当初朝廷建广源州就是失策,乃“贪虚名而忘实祸”。
因为交趾之乱,名义上是打着纠正新法乱宋的旗号,王安石对王韶这种论调极为反感。
当朝廷决定从西方调兵之后,王韶再次上书,认为靡费太过,因小失大,力争极论,要求宽民力而省财用。
御史台攻击王韶,你开熙河的时候怎么没听说你闹什么靡费太过呢?
王韶争辩,说我的本意就是不费朝廷而可以至西域伊吾卢甘,所以当初朝廷要求熙河作路,河岷作州的时候,我就明确提出过反对,认为根本不到时候。
这下不但得罪了王安石,连赵顼,高家一起得罪了。
于是朝廷认为王韶本靠凿空开边,才骤跻执政之地,如今却用勤兵费财为由,归曲朝廷,这不是好同志该有的觉悟,以观文殿学士、户部侍郎贬知洪州。
好死不死,官员出京到地新任,都是要上表的,王韶在洪州上谢表,有怨慢之词,群臣交攻,赵顼更加生气,落职。
你说安南之役会劳民伤财,会师老兵疲,会半死路途,现在呢?
中书、枢密院具行营兵马数上陈,兵五万九千五百零六人,马八千六百九十匹,除病及事故,见存五万三千四百人,马八千一百七十四匹。
以这么微小的代价,让交趾灭国,两千万贯金银珠宝已经在路上了,王中正和李宪开船开得胆战心惊,真怕沉了一艘掉了脑袋都赔不起,大宋这把赚大发了!
所以你之前不全是胡说八道吗?去交趾跟苏明润好好学学吧!
一道诏书,王韶成了交趾郡经略使。
从十年潜心西北,到一举拓地千里大展宏图,火速提升为枢密副使,又一路到底发配边疆,王韶的郁闷可想而知,当时就急火攻心,身上长了一个大毒疮。
王韶的弟弟王夏向朝廷哭诉哥哥有病,不能去交趾那样湿热的地方,结果王韶性子也倔强无比,不待朝廷反应便启程了。
一路颠簸来到交州,已经昏迷不醒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