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条是杭,越,婺,衢,信。
这条线路是第二长的干线,连通的是宝丰监,永丰监,铅山场,丁溪场,常山,昌化,龙游,江山,义乌,诸暨,会稽。
这条路上有大宋最大的产银区,重要金矿区,铜矿区,还有大量的茶,丝,还有航海必不可少的柑橘。
最后一条线,是杭,越,明,台,温。这条线路不用多说,都是沿海地区,那就是——盐,海产。
还有如今大宋最优良的海港——明州象山港。
蔡京将各路奏报收集到一处,苏油看了都傻了:“这还怎么弄?这条条路都那么肥,哪条不修都觉得亏得荒啊……”
虽然这几条道路其实本来就已经存在,只是一些截弯取直,加宽路基,加固平整路面,修造桥梁等工程,但是平均下来,三尺宽的道路,一里也是五十贯的费用。
三尺肯定是不符合苏油跑大车的要求的,起码得一寻,也就是八尺,这就是一百五十贯一里。
需要改造的地方,不下三千里,加上桥梁,开山,那得五百万贯。
蔡京笑了:“明公,当局者迷了。”
“哦?元长有何说道?”
蔡京说道:“别忘了有四通商号监理啊,以往修路,被官员胥吏们拿去中饱私囊的,我预估有五分之一,不为过分吧?”
“啊?”苏油一下子明白过来了,还真是如此。
“加上统一规划调度,炸药,水泥,煤沥青的应用,各种工具的引进,我预计再省五分之一,不为过吧?”
“哈!”
“要是把膳食,工装,给民工的服务也搞上,我们能赚点回来不?”
“靠!”
蔡京待要再说,苏油一抬手制止:“不用多说了,如今吕嘉问也已经可以上手水利,这个事情交给你,四百万贯,五年,能不能拿下?”
“你要是能拿下,朝中三司度支判官的一职,非你莫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