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挖深水路,将河道中的泥取出来,搬运到田土规划范围堆积,泥土中的水分又会从围篱里透出来,渐渐将沼泽变成水是水,土是土的状态。
与太湖湖岸垂直走向的水道,称为“溇港”,与溇垂直的切割水道,称为“横塘”。
溇港和横塘,将滩涂沼泽切割成一块块四方的圩田,一块田地的面积,往往就是三四平方公里,可以容纳一两个村子。
圩田与水道相接的周边地方,是挖河取土形成的高坝地带,可以栽种蔬菜,桑果树,建造房屋。
里边的低地,是大面积的水田,种植水稻,百合,莲藕等水生作物。
最中间的地方,则是水塘,养鸭养鹅养鱼虾。
这是一个回字型的完美的生态循环系统,每年从太湖取来肥沃的湖泥,与村落的农家肥一起,给作物提供所需的肥力。
桑叶养蚕,树下放鸡鸭;蚕粪和鸡鸭粪,又用于堆肥,养鱼;鱼类的粪便,又形成肥沃的塘泥,每年用于满足高地的肥力。
要旱涝保收,就得在每一处溇港,也就是水道与太湖的连接处,设立闸门。
同时要在太湖上游建立水库,引来干渠,给溇港地区提供水源。
洪水到来之际,上游放下闸门,将主要水流分入太湖。
溇港与太湖接口处,同样放下闸门,避免太湖的涨水倒灌入溇港和横塘,淹没圩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