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司天监,掌察天文祥异,钟鼓漏刻,写造历书,供诸坛祀祭告神名版位画日。
中国是农耕文明,节气对于这个国家,尤其重要。
因此司天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准确报时,确认节气,推算可能发生的天变。
由于岁差的关系,也就是实际的太阳年,和历法上的年会存在误差,因此每过一段时间后,旧历误差积累过大,就需要重修。
其实只要把这个误差精准的计算出来,加上精准的观测,是可以通过调整解决问题的。
但是问题就在于,历法制定之后,统治者会认为是国家的巨大成就,一般不能轻易修改。
加上计算量非常庞大,以前都是用算筹,书写记录方式也烦难,缺少统计列表,会产生巨大的工作量和计算错误。
因此一般司天监,推算和核验是分列两科,占总人力的五分之二。
所谓的岁差,是指地球自转轴长期进动,引起春分点沿黄道西移,致使回归年短于恒星年的现象。
其原因是地球是一椭球体,赤道部分隆起;赤道面与黄道面不相重合。
日月和其它行星对其赤道隆起部分施以附加引力,引起赤道面倾向的变化,即地轴进动。
其结果,造成春分点沿黄道每年西移约五十分两秒,约两万六千年移动一周。
因为它使回归年略短于恒星年,所以中国古代称之为“岁差”。
由日月的作用引起春分点西移并不改变黄赤交角,称为“日月岁差”;由其它行星作用则同时改变黄赤交角,称为“行星岁差”。二者的合量称为“总岁差”。
不过行星岁差影响很小,主要考虑日月岁差就行了。
公元四世纪,中国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在分析古星图和星空时,就发现晋代星星的位置,比古代略有偏移,进而发现岁差,并留下了冬至点每五十年后退一度的记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