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钢铁大亨(官场之风流人生)

第190节(1/2)

会及时支付现钱。”

镇置业公司作为集资房项目的组织者,除了少许的管理费用外,不会从中抽取利润。钢厂前期提供建房用地,这本身就是钢厂的资产,自然折成土地款收回去。

就渚江建设而言,整个项目核算下来,最后差不多能有近三百万的工程利润,也算是相当的丰厚,不过这些利润都压在多建出来的六十多套房子上。

这年头,农村人口要在镇区或进城买房,受到“农转非”的户口限制,梅溪镇每年也就十几二十来个“农转非”的名额。城镇职工解决住宅,主要还是依赖于单位的福利分房制度,单位效益差的,职工收入也差,享受不到福利房,也没有能力去购私房。

就梅溪镇而言,一次集资建房能有五百多户,也是长期以来的积累以及钢厂带头组织的缘故,短时间里不可能有更大的需求。

多下的六十多套房,看上去不多,但在九四年想要消化掉,还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更何况住宅区窝在镇区的西南角上,地理位置还是有些偏了,更不利于吸引外镇的人来购房。

沈淮知道,要是将多建出来的六十多套房,作为工程利润交给渚江建设自行消化,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发展速度,决定还是由钢厂来接手这多余出来的房子。

杨海鹏知道钢厂应该更渴望资金,问道:“钢厂今年内要连着上三四个项目,资金不缺吗?”

“要是股权改制成功的话,在年中之前,钢厂能有三四千万的建设资金可以用。设备改造跟电力扩容,也不需要一下子把钱投进去,有一个过程。等过了六月,只要钢厂实现连续两个季度的盈利,就可以要求银行重新进行审计授信。银行增加对钢厂的贷款,钢厂的资金就会进一步宽裕下来。”沈淮说道,“钢厂回收一部分住宅,倒不是纯粹帮渚江建设,也是有用场的。如今市钢厂职工的居住环境很恶劣,很多很有技术水平的工程师,跟赵东他家一样,都是一家好几口人窝一小套筒子楼里;或许干脆就住棚屋。我请这些工程师到梅溪来工作,要尊重他们的价值,口头上喊得再漂亮没用,提供住房,我想吸引力会更大一些吧?”

杨海鹏听到沈淮这打算,嘿嘿一笑,说道,“市钢厂那边,都骂你把人心给勾坏了。”

第一百五十四章如何造路

沈淮目前就是以市钢厂为超越目标。

梅溪钢铁厂要发展,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

虽然沈淮很重视内部职工的培养,但梅溪钢铁厂的底子太薄弱了,要完全依靠自身的培养,需要相当长的周期,才能积累下足以应付他所计划的扩张需求。

沈淮从市钢厂挖人,从来都不会手软:中专学历以上、在市钢厂获得助理工程师职称,到梅溪来,工资福利直接翻倍;中级职称的骨干,工资福利直接翻两倍。

虽然市钢厂是国有企业,是铁饭碗,但这些年来效益很差,赵东等骨干在市钢厂一个月也才四五百元工资,结婚分房全无奢望,自然有“树挪死、人挪活”的想法。

沈淮也不管梅溪钢铁厂此时实际是处于人员超编状态,只要市钢厂的员工愿意过来,又确实有真材实料,他都不加拒绝的接收。

甚至因为人力成本过高,造成梅溪钢铁厂的月盈利水平在年后有所下降,沈淮也在所不惜。相应的好处,就是梅溪钢铁厂的技术力量一下子厚实起来。在经过磨合之后,不仅使梅溪钢铁厂的生产管理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也为接下来的扩张,做好人员及技上的储备。

听杨海鹏说市钢厂那边指着脊梁骨骂他的事情,沈淮浑不在意地说道:“大前天顾同在英皇国际,当着我的面,也想骂我一顿,我鸟没有鸟他,他能奈我何?”

杨海鹏摇头而笑。

半年时间,以赵东、徐闻刀、潘成等人为首,市钢厂差不多有五分之一的骨干跳到梅溪钢铁厂来。而且这时候有勇气跳出来,除了对自己的水平有自信外,也是野心勃勃,很有干劲跟闯劲的人,可以说是市钢厂长期积累下来,最优质的人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