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经向县里提出辞去梅溪钢铁厂厂长的请求,县里原则同意了,并推荐沈书记接替我担任梅溪钢铁厂厂长。沈书记是海外归来的留学生,虽然有些年轻,但年轻有年轻的好处,至少有干劲;虽说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但又有学识。我相信能将钢厂经营得更好。接下来,我希望大家接受我辞去梅溪钢铁厂的请求,任命沈书记担任梅溪钢铁厂厂长。”
“梅溪钢厂这两年效益是有些下滑了,但责任不能都由杜书记你来背。”杜建的话刚落,就有站出来打抱不平,“这两年市里就不再支持乡镇企业,梅溪钢厂这两年得到的贷款,都不足以前的五分之一。没有资金,就没有办法进行技术改造,没有办法扩大规模,成本就降不下来。杜书记为跑贷款,头发都白了不少,要是别人还要把责任归到您头上,就太不公平了。”
“这是黄小磊黄镇长?”沈淮压着声音问何清社。
何清社点点头。
沈淮翻开压在手下的笔记本,里面夹着一张黄新良早上给他的政府工作人员名单,他在“黄小磊”的名字打了个勾。再回过头去看黄小磊在前半段会议上的踊跃表现以及他分管的几个部门,明眼人都知道他是杜建的铁杆心腹。
副镇长黄小磊的话没有停,财政所所长韩兴权就清着嗓子发言:“国家这两年又拿淮海省做第一个分税制试点。以往增值税归地方,企业经营困难还可以请求减免税收,企业再差也至少能混个温饱。分税之后,增值税大部分都归了中央。这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没有卖出去呢,能不能盈利还是未知数,中央就直接拿走13个点的税。要说市场行情好,中央拿走13个点的税还情有可原,偏偏市场行情不好,中央不说把以前征的税退一些回来,还一点都没减免。我倒不是说沈书记不行,客观的困难摆在面前,我看换谁都没有办法将钢厂经营好。”
“沈书记从海外留学归来,又有在大学教书的经历,我想沈书记做学问一定没有问题,但钢厂的经营管理千头万绪,沈书记没有什么经验,县里的推荐是不是有些草率了。”又有人站出来当杜建的炮手打沈淮。
沈淮坐在那里岿然不动:杜建这时候搞反击,有些迟了吧?是市委书记吴海峰背后的人安全撤出重要,是市委书记吴海峰以及县委书陶继兴的意志重要,还是杜建你镇党委书记的意志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