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三牛是边城的一个普通百姓,祖祖辈辈都在边城。
到了他这一代,兄弟五个,且年龄相差不大。
十来岁的时候,加上父亲,一家有六个肚子如无底洞的男丁,日子别提多艰难了。
马三牛看名字也知道,在家排行第三,不上不下,最是被容易忽略的一个。
十三岁那年,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正巧虞家军要招兵,马家父母便商议要让儿子去从军。
这年头,“好男不当兵”,但马家实在太穷,不当兵就要饿死。
去了军营,好歹能混上一口饭吃。
且虞家军在西北的名声不错,其他几个城池的驻军,军饷能领到一半就不错。
还有伙食,大多军营都是一日两餐,每餐吃个半饱。
但在虞家军,军饷能够领到三分之二,每天的伙食也不算太差。
虽然也是粗粮、咸菜,但好歹能吃个七八分饱。
若是节省些,还能给家里人送点儿口粮。
还有如果打仗的时候,最前线的兵卒,还能吃上肉干。
死了也有抚恤金,每丁有五贯钱呢。
人命不值钱,尤其是在边城,卖身如奴婢,也才两三贯钱。
有了这五贯钱,就能给家里盖两间房,或是置办一两亩田,一家老小就能过几年宽松日子。
搁在马家,估计还能给适龄的儿子娶房媳妇儿。
所以,马家父母很是心动。
但,五个儿子,老大是顶门立户的长子,老四老五年纪小,是父母最心疼的幼子。
只用中间的老二、老三,最不得父母看重。
而马家的老二身子骨弱,明明比马三牛还大一岁,个头却还不如马三牛高。
如果去军营当兵,人家只看马二牛那瘦瘦矮矮的样子,也不会收。
马家父母的目光在五个儿子身上转了一圈,最后落在了马三牛的身上。
马三牛:……
不能说多失望,毕竟从小到大被忽略惯了。
“去当兵也好!就算不当兵,北戎兵劫掠边城,我们这些青壮最后也要上城门支援!”
“当了虞家军,还能有铠甲和武器,不至于赤手空拳的跟残暴的北戎兵交手。”
“……最要紧的,虞家军仁义啊,对普通的兵卒厚道。吃香的喝辣的不可能,但好歹能吃个饱饭!”
“还有军饷,以及、抚恤金——”
虽然“抚恤金”三个字,马三牛丝毫不愿碰触。
但,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
谁都不敢保证,上了战场就一定能毫发无伤的回来。
他若是死了,虞家军还能给家里五贯钱。
有了这笔钱,父母也能轻省些,就当他马三牛还了父母的生养之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