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夫临门

分节阅读_6(2/2)

树木生长,

鸟儿飞出巢,

用羽翼向您的神灵致礼。

兽群欢跃,

飞鸟翱翔,盘旋,

您照耀着我们,赋予它们生命。

船只南航北驶,

道路通行,因您已升起;

鱼儿在河水中穿梭,

因为您的光辉照到了海洋。

4劳动歌曲两首

《我们度过了漫漫长日》

我们度过了漫漫长日,

拎着一袋袋小麦和谷物,

谷仓满出来了,

但还是承受捆扎。

压沉了河里船只的,

是重载的谷物,

虽然我们的心已四分五裂,

但还得拖、举、再拖。

《噢,棕榈纤维的绳,手臂重压着水》

噢,棕榈纤维的绳,手臂重压着水!

几千年来人都得戽水,

要推动的不是从天上落下来的水,

噢——刹立——柴巴迪!

在无情的无影的太阳炽烈的光里,

我们站着戽水使田地结果。

当我们心脏炸破时没人会哀悼我们,

噢——刹立——柴巴迪!

附:

《喝得我神去眩晕》

喝得我神去眩晕,

摘取生命的欢欣,

别听你邻人的议论,

欢乐绝不会太过分。

直喝得神去眩晕,

斟满了再狂饮,

斟满了十八樽,

直到我所有的渴望,

无名而烧焚

熄灭在我的灵魂之中。

(注:这十首诗里,有的没有题目,我便采用原诗的第一行为题。)

赏析:

尼罗河儿女的歌,只有两种颜色

——《古埃及诗歌十首》赏析

前记

数年前读过一本书,叫做《古埃及文化求实》,里面译出的一些埃及古诗,译文与内容均至善至美,曾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最近,和诗人朋友沈方讨论外国诗时,又想起了这本书里的译诗,就挑了五首我认为最好的请朋友看。后来意犹未尽,又从《尼罗河传》一书中抄了五首埃及古诗,才集成了我所谓的《古埃及诗歌十首》。

这么好的诗,光干巴巴的抄在一起似乎有些单调,因此我觉得只有再把我对它们的理解以及相关的背景知识记录、摘抄出来,才不枉我对古埃及文化的景仰和古埃及诗歌的喜爱。便又花了几个晚上与白天的工夫,写了下面的文字,算做个人赏析。

同时,我又请沈方为我写一些“上档次”的赏析,想最后加到里面,因为我毕竟一点也不懂诗歌,只会胡说。可是,看了他写的《诗歌的原始样式》一文后,感觉加到我这里不合适,因为那篇文字本身就是一篇完整的有独到见解的好文字,就不好在这里沾朋友的光了。但我要向朋友们推荐他的那篇文字,看了我下面介绍的创作背景等,再看他的那一篇,也许领悟得会更深一些。

凡在下文中摘引的文字,我都尽可能的注出引自何一种书,交叉引用时,往往难以详注,只好从略,好在文末附了主要参考书目,我所摘编的文字基本全在那里面,朋友们可以参看。

(一)两点准备

(1)古埃及文学简述

在赏析之前,要做两点准备工作。第一,需先对古埃及文学有个大致的了解。下面的介绍抄自

《古埃及文化求实》:

古埃及从王朝时代开始出现文字,祈祷文和自传是两种最早用文字记载的文学形式。祈祷文比较刻板,自传则比较自由,所以后来终于发展成真正的记事文学。

古王国时期,产生了一种教谕文学。那时的思想家认为,是太阳神安排宇宙秩序,国王则受神的委托。这些思想家创造了许多箴言与教条,用来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这种形式和内容的作品,则被称为教谕文学。

中王国时期,涌现出大量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这一时期是古埃及文学的古典时代。

新王国时期,在阿赫那顿(即阿门荷太普四世)实行宗教改革后,出现了“超然存在”和“宇宙神教”。同时期的圣歌,反映了对“超神”即“众神之神”的崇拜。

这一时期出现的情诗,内容独特,富有情趣。这些情诗充斥大量文学游戏、比喻和冷僻字眼,情人间以兄妹相称。

这一时期的祭祀文学也比较发达,其代表形式为“亡灵书”。

(2)古埃及王朝的划分

第二,需了解古埃及王朝的划分和这十首诗的大致创作时代。

我们知道,古埃及史上共有三十一个王朝。但为研究方便,常有学者把这些王朝划分为这样的五部分:早王朝(公元前3100-2686),古王国(前2686-2181),中王国(前2181-1567),新王国(前1567-1085),后期埃及(前1085-332)。对括号中的具体年代,学者们的意见各不统一,我这里采用的是《剑桥古代史》中的分法。

我抄出的这十首诗,基本上都是新王国时期的作品。其中,“入夜,我路过他房间”、“妹妹,举世无双的妹妹”、“献给阿顿神的圣歌”三首,肯定是新王国时期的诗作;“肉体凋谢了,它的欢乐消逝了”、“随我来到阳光下的水旁”、“我们度过了漫漫长日”、“噢,棕榈纤维的绳,手臂重压着水”、“喝得我神去眩晕”是中王国到新王国之间的作品;“死亡今天就在我面前”是中王国时期的作品;“献给俄塞利斯之歌”这首,根据诗意推测,很可是古王国时期的作品,因为“那时的思想家认为,是太阳神安排宇宙秩序,国王则受神的委托”,而这首诗恰好反映了这种思想。

(二)现在是赏析时间

(1)洞彻生命与死亡的诗

准备工作作完之后,可以具体来谈了,先谈前两首。

一位古希腊人说过,埃及人的生命在于为死做准备。这话有一定道理。古埃及人非常热衷于修

造坟墓,雕刻墓室,把尸体“精工细作”成木乃伊——这些“为死做准备”的工作的确曾耗掉了他们的很多时光,也说明了他们是相信灵魂再生,迷恋死亡的。

其实,古埃及人对死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