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说了句:“这鱼是你媳妇炖的。”
郑氏怔了怔,她长在渔村,吃的最多的就是鱼,做鱼有一手的,没想到陈氏还会提,“这是我家乡的做法,你们都尝尝。”
顾筱又夹了一块,郑云舒做的清蒸鱼很好吃,一点腥味都没有。
大娃回来,郑氏眼睛都亮了,算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食肆现在不忙,这回大娃走,郑氏应该跟着去。
沈家吃饭的时候很安静,吃完了李氏大丫去刷碗,大娃把马车上的东西卸了下来。
走的远了,见到的东西就多。沈大娃手上有钱,啥都想带回来。
再说他认识了不少商贩,便宜。
南方带回来的果子,枇杷,橘子,芒果,香蕉。
蜀地的布料,绸缎,还有一匣子的钗饰,银的多,样式很新颖。
全是吃的用的,沈老爷子和沈大郎看了一眼,意兴阑珊。
沈大娃又搬出来一个盒子,“南边的烟叶子,给爷带的。”
沈老爷子这下高兴了,沈大郎装作不在意地看院子里的树,沈大娃道:“给爹和二叔带的酒,给小叔带的墨锭。”
沈大郎道:“还买酒回来做什么,家里有不少葡萄酒。净瞎花钱。”
话是这么说,可眼里的笑意帮都藏不住,儿子买回来的酒啊,闻着都香。
沈大娃出去一趟,谁都想到了,布料绸缎和钗饰一分,顾筱分到了一支银钗,一匹丁香淡紫的布料。
周氏那边也分了,不过因为是沈大娃带回来的,大房分的要多些。
郑氏陪着沈大娃去梳洗,顾筱抱着东西和沈羲和回屋了。
一匹布可不少呢,屋里的被子是成亲时的新做的,顾筱想做两身衣服,里面穿或者是睡觉穿。
这个颜色雅淡,沈羲和也穿得。
顾筱看了看屋子,两个人住,东西就越来越多,针线筐,缂丝机,墙上挂着字画,有两副是沈羲和写的字,她看着好看,就给裱起来了。
一副写的岁岁年年,一副写的是两情长久,不在朝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