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些终究只是想像。
南筠失笑,然后回头问那名弟子,“为什么叫南竹。”
晏思源纠结的挠了挠头发,心道难道这名字有问题?可名字难道不是父母起什么就是什么,想怎么起怎么起么?听起来南竹这名字也不错,好像没什么大问题啊!
逍遥庄内的那名弟子倒是立马道:“这个你要是早几年问,我肯定不清楚。但这几天南竹在庄内天才的名声传来出来,这件事情倒没人不知道了。”
“还真有说法?”晏思源不解。
“当然是有的,不知诸位前辈可听过一句话。”那名弟子顿了一下,才补充,“就是那句,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以此言之,何学之为?”
南筠微怔,叹道:“原是因此。”
这讲的是子路见孔子时的一段对话中的一句。当时子路提到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自觉既然天赋异秉便不需要再去花时间学习。但孔子却问他,如果在箭尾上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那箭是不是能射得更远。
想来这南竹的父亲,便是想告知儿子,既便自己要比旁人更有天份,也绝不能骄傲自满,从而忽略了学习的重要性。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而我辈修仙者,即使有要比他人更高的天份,也要通过勤学努力,方才能有机会得证大道。
说起来,南筠的父亲也很喜欢这个故事,当年若不是觉得南竹这两个字太过简单,不够有暗藏深意,恐怕现在南筠就不叫南筠而叫南竹了。后来之所以选了筠字,是因为筠乃竹字头,下还有土字,又兼有竹子之意。南父觉得这个字着实不错,即能体现出他想表达的意思,又不至于那般浅显。
虽然,这么多年,从来没有人能在不经提醒的情况下,猜出南筠名字的由来。
如今看着躺在那里的南竹,南筠的内心一时有些复杂。
南筠不是那种到处见人就宣扬名字来历的人,更何况解释起来也太费事儿。这种父母辈的期待,自己知晓就好,小时候或许还会显摆一二,长大了就几乎不再提了。薛樱是他大学之后才认识的,因此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回事儿。
所以这是,巧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