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

第一百三十六章 文章红了(2/5)

不过与他以往的交往对象不同。这次到访的人物,不再是各路风流才子,而是老于谋算的中年人,甚至大都是官员手下的师爷或幕僚。

他们旁敲侧击,想要从唐师偃嘴里多撬出一点儿东西来。唐师偃也算是绷得住。次次都含糊对答,滴水不漏,这几日间没被人找出什么纰漏之处,不过也已经苦不堪言。

叶行远这篇“释租”,堪称是微言大义,讲的是地租小事情,但去隐含着某种超越常人所想的义理。

唐师偃也看过了好几遍,甚至不耻下问,反复向叶行远请教过,隐隐能通其理。这也是他勉强能够应付那些精细人物的原因。

但要说到文章中蕴含的更深义理,唐师偃还是似懂非懂,要他以这个话题再向外延展,对别人高谈阔论,那就万万不能了。

所以面对各路来探求真理的好学之士,唐师偃只能摆出架子,装糊涂应付过去,但天知道还能应付多久。不深谈或可敷衍过去,可一旦被人长久追问,只怕总要露出马脚。

所以唐师偃甜蜜并痛苦着。私下里也抱怨了几句:“贤弟!你怎么写出这样刁难人的文章,再如此下去,愚兄可能撑不住了。”

叶行远同样蛋疼的很,他也没想到居然发展到如此程度。果然省城不比府县,懂行的人就是多。只要稍稍露出一点峥嵘,别人就围了上来。

现在看来,主要还是因为这篇文章透露出一些新经济思想,引起了省城中不少实务官吏的兴趣。果然国人务实,之前叶行远写过的大文章。论过形而上学,论过道德修养,都未曾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而这一篇论地租之文,其实不过是开了个头,略微给如今沉闷的财税之道开了扇窗子。就有目光敏锐之人注意到了,照这个态势下去,唐师偃被整个省城幕府所重,乃至于声名动于京中,只怕也是早晚的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