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前一个营地,黄泉看到星舰残骸的时候,就感觉有些古怪,似乎做工材质太好了点,比他的武器都要耐腐蚀。
到了这边营地,虽然还是很难判断两处残骸是否来自同一艘星舰,可两边有个共同点,基础材质极优。
在黄泉找到晶片日志后,曾将这个疑问放下,他本以为,产自他沉睡几百年之后的星舰材质更好是正常的,那时帝国工业不知道已发展到何等程度。
现在仔细想一想,他能读取那份晶片,就说明帝国工业并没有发生代际飞跃。
再结合帝国以往对民品和军品等级差的控制,民船又向来注重成本和性价比,似乎不应普及这种高品质的材料。
此外,日志里的记载还透露了一个可疑之处,星舰最后的目标是打算在最近可居星降落,并修建新的殖民点。
普通民船大多是客运和货运,只有研究院和极个别庞大组织才能做点域外短期科研探索,哪来建殖民点的能力?
这艘星舰如此高端,不是伪装就是另有特殊使命。
而司库的日志中记载,这艘船一直在孤寂航行,想来是条秘密航路,有意避人耳目。任务机密程度也应该相当之高,以至于连船上司库这种职位的人都瞒了过去。
如此隐密,这艘船上原本运的是什么?
这一切,如果黄泉能够再遇到一处飞船残骸,细细搜寻比对,或许可以找到更多线索。
不过以他对星舰的认识,如果这艘飞船是在进入行星时解体,那么残骸散落范围怎么说也得上百公里。在充满敌意的雨林中搜索其它残骸,等同于大海捞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