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爷有些不信,抬眼看他。
卢岩笑了笑。
“我只是提了下,说了希望能明察,如果不是冤枉就罢了,是冤枉的话,希望能还大家一个公道。”他低声说道。
“就这样?”师爷问道。
卢岩点点头,“就这样,我又不知道该怎么去查,让谁查,更不知道还能闹到皇帝那里.一”
他的眼中带着惊愕迷惑更多的是喜悦。
师爷沉默一刻,便明白了,看着这个眉眼都带着笑意喜气的年轻人,点点头又摇摇头。
还是年轻人好打发拉拢啊,或者说,还是这晋王老道。
相比于其他的条件,这个条件对晋王来说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且一举三得,维护了皇帝,还了恩情,捞的清名。
看卢岩这神情样子,如今就是把晋王当成恩人也是半点无异议。
这头脑简单好打发的傻小子一一一一.
你就是要了别的赏赐,得了更好的前程,再给刘姑娘家申冤不是更好,不仅不耽误前程,还一样能赢得美人心,不,不一样,现在是不仅错过了前程,还白白浪费了好心,那刘姑娘一家现在感激的人可是皇帝,你此时巴巴的跑过去说这是我给你们请来的恩典,鬼才信你呢!
师爷看着眼前咧着嘴笑的傻小子,有一头撞过去的冲动。
接完了圣旨,移了刘乔生夫妇以及周长葛的灵位,宋三娘子哭得死去活来,只让解县百姓看的也是哭个不停,自动穿孝送祭的人挤满了街道。
然后又收回了周家的祖宅田产,核对账册又乱乱的闹了好几天,这时候靠她们一家三口是绝对忙不过来了,宋三娘子亲自挑买了几个老成的仆从,将宅院打理起来,见到祖宅田契,宋三娘子少不得又是一场痛哭。
天近傍晚做好饭,刘梅宝进屋看宋三娘子。
因为连日操劳再加上情绪过于激动,宋三娘子终于撑不住病倒了。
刘梅宝小心的探头看了眼,见宋三娘子在床上歪着,人却醒着,拿算筹计算着什么。
“哎呀,舅妈。”刘梅宝几步进去,“不是说了要静养,你又算什么呢。”
“这房子一旦没人住,三日就得糟…”宋三娘子嗯了声,叹气又心疼的说道,“¨当初咱们家的房子多好,再瞧瞧现在¨这要修好,得花不少钱…”
“舅妈,那就慢慢修,外祖父当年置这房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成了的,还不是曾曾曾外祖父扶起了院墙,曾外祖父盖了北房,外祖父扩了园子…..”刘梅宝笑道,一面伸手拿过她手里的算筹,扶宋三娘子坐好,“你就别操心了,有哥哥在。”
听她说起周良玉,宋三娘子又坐正身子。
“对了,可让人给你哥哥说了没….”她忙忙道。
“说了,北屋的砖墙要用西城齐家砖窑的修补….”刘梅宝接过她的话说道,将她再次按回去,“舅妈,哥现在不是小孩子了,一个锡铺两个光亮窑子的主家,难道还记不得这点事。”
宋三娘子被她说的一笑。
刘梅宝出去给她端了饭菜来,就在床上安置小桌子,陪着她吃。
第一百三十章上门
家里如今原本不是只有他们三人,事情太过了,三个人可来。
买了四个妇人,六个小厮,另有两个年长的男人。
不过如今都安置在解县的宅子里,和请的泥瓦匠一起收拾修整祖宅,估计最少三个月才能入住,所以他们一家现在暂时还是在河中府这里住着,周良玉要在场照看着,又跟衙门一些文书交接事宜,便偶尔住在解县不回来了。
“你哥在那边不知道吃的好吃不过,那屋子久不住人湿潮他可别胡乱睡…”宋三娘子一边吃一边不时的皱眉担忧。
刘梅宝就笑了。
“人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哥这行了还不到五十里呢,你就担心成这样…”她笑道。
宋三娘子听了也忍不住笑了笑,也觉得自己太小心了,便止住话头不提。
二人正安静的吃饭,忽的听的门外脚步声响,有人拍门。
是个妇人的声音,问着宋三娘子在家不。
这些日子上门来的人多的络绎不绝,有道喜的有自荐为奴投靠的还有来认亲的总之乱哄哄的什么人都有,除了官府那些必要的来往,宋三娘子一般都闭门谢客不见了。
刘梅宝便立刻放下筷子,要去问是谁,宋三娘子却已经侧耳认得这个声音了。
“是知府夫人身边的妇人。”她忙忙的起身。
这财门外也已经自报了家门,竟然是知府夫人亲自来了。
二人一阵忙乱,收拾了碗筷桌椅,又换了正装,这才开门迎了进来。
“有什么话太太让人说一声,我过去便是了,怎么亲自来了。”宋三娘子有些不安的说道,一面忙让坐。
知府夫人年四十三四,出身济州大家性子和善,闻言只是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