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多织布挣钱,这一生病前前后后花去了几百文,算下来还赔了好几块布钱呢。”刘梅宝扳着手指给她算了一笔账。
宋三娘子这才不熬夜织布了,只是白天多赶些活,病好了,药也停了,却见刘梅宝端进来一碗鸡汤。
“还有人参!”宋三娘子嗅了嗅,见内里浮着的几根细枝,她毕竟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当初也是人参鸡汤顿顿的补着,这味道外形自然熟悉,顿时更急了,起身就要去摸自己藏好的银子。
“不是人参,只是党参而已,哥哥从山上挖来的,没舍得卖了,虽然比不上人参补养,但也聊胜无有。”刘梅宝笑道。
宋三娘子这才松了口气。
“那也该卖了,我都好了,用鸡汤吃吃就足够了。”她说道,一面端起碗慢慢的喝。
党参其实卖了,只不过卖的钱换了几根参须,宋三娘子闻得出人参的味道,但不一定分辨出党参和人参,刘梅宝见骗过她,面上浮现几分得意的笑。
吃过鸡汤,宋三娘子便又开始织布。
刘梅宝曾经好奇的研究过这织布,看起来很好玩,实则很累人,一天坐下来肯定腰酸背痛腿抽筋。
“还是要多休息,这织布也怪累的。”她说道,看着宋三娘子依旧带着孱弱之气的脸。
宋三娘子看了她一眼。
“累?做什么不累啊,活着就是累…”她说道,手下的梭子飞快的来回穿梭。
按照以前还有接下啦一句死了倒是省心,但现在这句话在嗓子里打个转,又咽了回去,她只低头垂下视线织布。
鉴药的乡亲们也都不来了,日子又恢复平静了,并没有意料中的大笔生意上门,刘梅宝有些失望。
也许那个王六七根本就没把这件事宣扬,解县是个小地方没有药行,河中府应该不会就王六七一家药行吧,虽然没去过府城,但府城肯定比县城要繁华,多多少少也该有人来试探问问啊,再说有了王六七买到假药的事,其他的药行多少得警醒点。
要是自己能随便出门就好了,刘梅宝叹了口气,为自己的女子身份感觉很不方便。
第六十四章再拒
因为天气越来越冷了,对于习惯羽绒服暖气的沈刘梅来说,这冬天实在是难熬的很,今日又是阴天,她干脆坐在床上,裹着棉被看书,听得宋三娘子咯噔咯噔织布声,渐渐的也抚平了她微微有些烦躁的心。
日子一定会好起来的,她看了看身上裹着棉被,对自己点了点头。
“宋娘子,宋娘子。”门外有人唤道。
已经好些日子没人上门了,刘梅宝放下手里的书,听见宋三娘子的织布声停下来,屋门咯吱一声打开了。
“谁啊?”宋三娘子问道。
“我是城东孟家的。”门外的妇人声说道。
刘梅宝竖起耳朵,半晌听不到宋三娘子说话,也没有开门声,不由好奇,她起身下床,微微推开窗户向外看。
“有何事?”宋三娘子问道。
“三娘,开开门好说话。”门外妇人声音和蔼的说道,声音并没有被怠慢的不满。
刘梅宝不认得这孟家是什么人家,看着宋三娘子慢慢的走向门口,打开了门,一个年约四十,穿着打扮一看就是有钱人的妇人便迈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两个丫鬟,各自拎着一礼品。
“孟家娘子,所为何来?”宋三娘子并没有让她进屋,而是问道。
“也没事,就是来看看,妹妹最近还好吧,这么冷,进屋子里说吧。”妇人含笑说道,一面就让丫鬟,“快把东西放进去”
“慢着。”宋三娘子制止她们。
刘梅宝从窗子看不到她的神情,但听出她声音已是不悦。
“孟家娘子来。要是还是为了那件事,就请回吧。”她接着说道,一面做了送客的手势。
那件事,刘梅宝忽的想起什么恍然了,对于那一次卢岩提亲的事,宋三娘子并没有多说,只提了一句孟老爷,莫非这个妇人便是那个孟老爷家的?
刘梅宝不由贴近窗户,仔细的看着她们,见那孟妇人面上有些尴尬。
“你看。三娘,这事其实…”她靠近宋三娘子几步,压低声音说话。
刘梅宝便听不清了,隐隐只有“…是官身…”“大有前途”传来。
“请回吧。”宋三娘子不待她说完,就伸手推了她。忽的又停下,刘梅宝见她的脊背挺得直直的,“孟娘子。你也知道我小姑是怎么死的吧?我们如今是活着,但也不是惧死的,要是想逼迫我们,就不用费心了。”
她的小姑自然是刘梅宝的母亲。那位殉夫的节妇,虽然刘知县获罪。但朝廷民间对于节妇还是褒扬的。
有这样的母亲,她的女儿自然也是要视贞节为性命的。
孟娘子听明白这话的意思,面色不由更是尴尬,讪讪说了几句话,便忙带着人走了。
看着礼物被退回来,再听孟娘子转达的话,师爷神色有些不安。
“大人,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你是不知道,那些人家的妇人可都是真敢如此的…”他低声说道。
要是真逼的那姑娘一气之下出了什么意外。这事可就闹大了,官府当然不会追究什么,但这刘知县在解县百姓心里的地位他还是知道的。如今好几个地方都闹起了民乱,朝廷很是震怒。万一这些百姓也闹起来,这事可就可大可小了。
卢岩穷丁才起身,上边可没千头万绪的关系罩着,能打能杀又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