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份,因为尤里安的坚持,几乎没有什么改动。
不过之后在发电报回国的时候,快要累死的电报员,则是进行了毫不负责任的‘大劈棺’。
让杜剑南诧异的想不到,老希居然拿到了这份德文原译稿。
“我觉得古老的中国文明,充满了神秘,就比如你们的文字,极具美感,还有xī • zàng那些美丽神奇的传说。”
然后,老希眼睛闪烁着光芒,徐徐用带着怪异腔调的汉语,读了起来:“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
居然懂得东亚蛮夷的语言?
马丁·鲍曼虽然听不懂,然而却不妨碍他震惊之极的望着老希。
彻底为领袖的才华所倾倒。
“听出来了么?”
老希先用蹩脚的中文问,接着用英文补充:“你用英文,我就会几句。”
然后眼睛温和而带着希翼之色的看着杜剑南,又说了一句中文:“这首诗,时间不对,是你写的,伊萨科夫斯基抄写你?”
在这一刻,杜剑南的心跳几乎停止。
——
‘在这生命的最后几秒钟,他的脑海中突然响起了一首歌,这是父亲教他的一首古老的老苏歌曲,——’
于是,当时在南湖机场禁闭室,嘴里面正在哼着老苏的《喀秋莎》的杜剑南,决定把这首歌曲写进去。
好多骗德国佬,美国佬一些稿费。
却没有想到德国佬,美国佬的报纸,甚至之前的德国佬的电台,都已经把他的这些‘哼哼唧唧,咿咿呀呀’,全给砍掉了。
多得稿费没有挣到。
结果挖了一个天大的大坑,在这里等着自己。
这虽然只是一个细节,
然而,在很多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细节。
就能决定一切的成败。
——
这时候的杜剑南,脑袋确实蒙得发炸,因为他也不敢确定伊萨科夫斯基写这首《喀秋莎》的具体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