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修却摇头,“我就是觉得这里可能引起爱狗人士和动物保护者组织的抗议,具体应该怎么调整,我是个外行。”
让他根据现实情况提下建议还可以,写剧本这种专业性比极高的工作,压根就没做过,话说回来,非专业人士的话,谁看过一部影片之后,就能把影片的剧本写出来?
这方面,还是阿齐瓦-高斯曼自己去调整好了。
阿齐瓦-高斯曼短时间内也找不到合适的调整内容,干脆说道,“这里我再好好考虑一下。”
想要让山姆的死震撼人心,还不触动爱狗人士们脆弱的心理,确实很有难度。
反正马修是想不出来。
当然,原剧本中的桥段也可能不会带来麻烦,但在座的几人都不想冒险,因为好莱坞电影业发展到现在,类似爱狗、爱猫和各种保护组织,给影片拍摄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如今好莱坞主流商业大制作里面,都形成了一个不成文的默契和规则,一线大制作当中,基本上不会看到直接杀死狗或者猫之类宠物的镜头,为的就是规避不必要的风险。
甚至,很多大制作里面,还会出现危险来临之际,舍身救狗之类的情节。
马修隐约记得,扎克-施耐德拍摄的一部超人电影当中,超人在地球的老爹,就是为狗献出了生命。
这并不是说电影中不能死狗,就跟孩子一样,很多主流大制作电影中,都有死孩子的情节,但绝不会在画面中直接看到死亡的过程,非要安排一个狗被乱刀砍死或者孩子被五马分尸的惨烈镜头,那舆论肯定是饶不了这部影片。
这并不是原则,只要不是故意希望自己电影被攻击的导演就不会这么拍。
比如《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女主角的四岁弟弟从藏身处跑出,坏蛋开枪扫射(无孩子入镜),然后孩子尸体不会出现,后面告诉观众,他已经死了。同样死去的父亲、母亲、姐姐的死状都有亮相。
“还有。”马修这时将剧本翻到最后,试探的问道,“男主角结尾就那么死掉,会不会太悲惨了一点啊?”
“我觉得还好啊。”吉尔莫-德尔-托罗率先说道,“孤独加悲情再加震撼,以死亡作为收尾,再合适不过了。”
阿齐瓦-高斯曼接话道,“其实我还有另一个版本的结尾,没有写在剧本里面。”他略一考虑,说道,“不如这样,我们到时拍摄两个版本的结尾,根据试映的情况,再做选择,另一个版本可以放到DVD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