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的干部对这种传统经营模式很喜欢,他们在这方面做了几十年了,也不觉得做感冒药就低端了,总比做中药的强吧,咱们的车间墙上至少还挂个化学式呢。
反观捷利康,对于自己花了钱之后,首批建设起来的车间毫不关心。
他们付了3000多万美元,才换到49%的股份,可不是为了这种简单产品而让步的。
捷利康完全是看好戈谢病的孤儿药的研发。不过,即使以去铁酮的标准,捷利康也是赌杨锐一定能通过临床二期的。
考虑到去铁酮完成了全部的里程碑,以至于价格极高,捷利康对戈谢病的孤儿药,还是给出了相当的溢价。
对此,杨锐只能说:信我者赚钱了。
重组DNA技术,在86年来看,还是相当前沿和高端的,用于大规模制药的基本没有,许多实验室都还在探索。
但是,对杨锐来说,重组DNA什么的,实在是太简单了好不好。
只是用了一晚上的功夫,杨锐就将要点什么的写了出来。
要不是为了避免惊世骇俗,他还得装模作样的指导和启迪,这份活计,直接转包科研狗就行了。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