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说,当一项技术或理论,成为其他人的研究基础的时候,后来者就是前行者的拥趸了。
杨锐的拥趸也是渐渐增加的。
尤其是以PCR为基础的生物学发展极快,若是再过几年的话,说不定能轻易压下葛兴邦等人。
一会儿,蔡教授和伍洪波联袂来到了食堂。
招待所的饭厅,如今更像是街头会议室,许多问题都在此讨论,以至于两方都极其重视。
蔡教授、伍洪波等人不停的呼朋唤友,挖老方和葛兴邦的墙角,后两者也没有闲着,每日都搞大声呼吁,放胆讨论的招数。
别看这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招待所,但就这几天讨论的话题,却不局限于接下来的一年时间的经费,更可能意味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生物学新格局。
就像是政府部门和企业机构一样,第二年的经费提高了,第三年的经费至少会以此为基础变化,而两三年的经费增长,往往就意味着一所高端实验室的建立。
假如将目标扩展到以大学为单位的话,一年的经费提高就能大量的改善教学环境,两年的经费提高就能大大的改善教师们的待遇,到了第三年,就可以进入挖人节奏了。
再扩展到山头的话,此消彼长更是不可避免的,别说是获得三分之二的经费了,杨锐就是独拿三分之一乃至于五分之一的经费,都将大大的改变接下来几年的中国生物学的学界生态。
这也是令许多人纠结的地方,杨锐既然已经注定了成为搅局者,大家不可避免的要在接下来很多年里与他打交道,那就不能将他给太得罪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