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可以,但绝对不能让他的天赋最大化。看看实行了二十多年素质教育的英国人就知道了,学生的数学水平弱小到第三世界国家都不如,要说其中有天赋的学生比例太低,那就太种族主义了。
吴奇在曾经的发展过程中,是否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呢?杨锐不用回忆太多就能确认此点,别的不说,光是公费留学的机会,就已经超过千千万万的大学生了,而他在国外的际遇亦是相当不错,不仅得到了准诺奖级的导师的青睐,而且被推荐进入了世界顶级的生物实验室。
想到此处,杨锐突然一笑,暗道:我现在也已经是准诺奖级的导师了,如果离子通道实验室能够顺利完成G蛋白偶联受体的项目,自己不说自己是世界顶级,别人也得把你捧上去啊。
“我先多给他几次机会看看。”杨锐做出了决定,更显的轻松了,笑道:“他如果真有本事的话,起码应该给我推动一点实验进度。”
杨锐想的是自己给的底物分类建议。
如果吴奇认真做的话,一定能够找到自己需要的受限制条件的,但是,漏掉也是有可能的,这就像是同样一道题,不同的人解,不仅会有不同的解法,也会有不等的正确率。
有的学生比较随意些的,说不定就将重要的解漏掉了。完成了重要的实验,却没有得到重要的实验结论的事,实在是发生过太多太多次了。
在这方面最著名的应该是约里奥居里夫妇,作为居里夫人的长女和女婿,约里奥居里夫妇先是在1931年用a粒子轰击铍,证实了中子的存在,但是,因为他们当时不知道中子理论,于是将此现象另做解释——当然是错误的解释,于是痛失诺贝尔奖。
因为发现中子而得到诺奖的查德威克只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做卢瑟福的学生,所以非常清楚中子理论,第二是看了约里奥居里夫人发表的论文,并重新解释再发表,duang,诺奖到手。
类似的事情还在第二年发生了,约瑟夫居里夫妇在安德森之前观察到了正电子径迹,然后,他们再次给予错误解释,或者说,他们想解释这个反常现象并不是自己的实验做错了,而是巴拉巴拉……直到安德森同学累死八活的再次写了一篇论文并发表之后,两人才知道,自己再次与诺贝尔奖擦心而过。
好伤心。
活该。
当然,对于约瑟夫居里夫妇的故事,也可以做另一番解读——他们的条件太好了,其获得的实验室资源,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分析能力。别人拼死才能得到的仪器设备,约瑟夫居里夫人根本就是在当日常玩。同样的条件给予居里夫人,也就是他们的母上大人的话,后者多拿5个诺奖级成果应该不在话下,弄不好就得三诺奖集于一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