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一尝试,摒弃不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择适合自己且家庭能承受的方案,才是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所谓的弯道车,或者截弯取直,正是后国家的优势所在。
如果不利用后国家的优势,只是努力和奋进,不过是自我满足罢了,于现实无补。
朱院士重重的点点头,不等其他人再表达意见,道:“杨主任的功夫扎实,恩,这个思路,我们要学习。”
说着,朱院士就站了起来,等于宣告会议结束,人群乱蓬蓬的四散而去,有的去做自己的事了,有的就围上了杨锐。
杨锐知无不言。
他今天过来,就是展示能力的,何况,版863的计划,藏着掖着也没什么用。
朱院士回到自己座位上,一面看文件,一面竖着耳朵听会议室里的讨论,偶尔还会插上一句,这是他做事的习惯。
而杨锐参与的讨论,明显是他倾听的重点。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如果是讨论其他问题,杨锐或许与一两名学者做到你来我往就不错了,但是,讨论这种远期计划,杨锐的优势就太大了。
对方的话一出口,杨锐在脑海中稍微搜索一番,就能找到对应的结果。
这里本来就是最终决定的现场,大家说出来的话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杨锐的回答就更显的难得。
不知什么时间,朱院士已是放下了手里的文件,一门心思的听了起来。
老曹看到了,念头一转,突然提高一些声音,道:“杨锐,不如你也来我们这边好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