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问题被抛了上来。
“有实验依据吗?”
“注射途径的模型或许是有问题,但应该还能修正使用吧。”
“杨锐,你有做过结核病的模型研究吗?”
杨锐一一回答,对于模型研究什么的,更是回答的头头是道。
他有自己的实验室,想做什么研究都可以,而且,身为实验室主任,他也不用事必躬亲,相应的研究,基本都接触过了。
至于博成平,却是站在礼堂中间,像是观赏性雕塑似的,完全没有人在意了。
大家都知道,杨锐是不会在这样的问题上撒谎的,或者说,这就是杨锐与学术界建立的信任关系,一篇篇论文和一场场报告会创建出来的信任。
大家回到实验室以后,自然会重新研究乃至于重复杨锐的实验,但就目前而言,大家都是依照杨锐的回答,开始了讨论。
礼堂前列的蔡教授和伍洪波稍微松了一口气,脸上也都带上笑容。
从他们的角度来看,如果杨锐的书籍被指出了问题,那确实是蛮大的问题。
相比之下,证明一群人的工作出现了问题,却是蛮小的事件。两名学部委员组成的山头,可是非常强悍的,别说杨锐只是正当的指出了他们的问题,就是不那么正当的指鹿为马,说不定都要被含混过去。
再不甘心的学者,现在除非能辩倒杨锐,否则,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杨锐的名字都会频繁的出现在各种期刊上了。
像是注射法途径被指出无效这样的事,必将催动许多人的神经。
那些要修改的文章,数量肯定是不会少的。
“博研究员,报告会结束了。”在礼堂里的人都走的差不多的时间,有学者好心的提醒了一句博成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