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所以要你支持。”蒋同化总算把腰给直起来了。
梁策想了一会,道:“好,我来找人,你来组织。”
两个人秘议已定,立即执行。
几天的功夫,蒋同化就在自己的研究所里,弄了一个小组,开始研究杨锐的论文,还特别邀请了几名顾问。
看别人的文章本来就是研究的一部分,集中研究某个学者的文章也是很正常的。不过,8o年代的国内科研界很少这样做,主要是国内学者的研究价值低于国外,而集中研究国外学者的文章,又受限于资料和信息的难以获取。
相比之下,杨锐的论文既有国际一流的水准,又容易获得,蒋同化还真的就正大光明的给研究了起来。
这一次,也是蒋同化第一次认真的阅读杨锐的文章。
看论文是很累的工作,不是像看消遣类书籍那样,读过就算的。
如果真的只是读一遍,那除非是有逻辑性的问题,否则,文章是读不出问题的。一篇论文几百千把字,有时候要写一年两年,就是快的不行的,也得写一个月左右,想有逻辑性问题,实在不容易。
所以,真正的读论文有两种,一种是不做检查的读懂,通常需要反复阅读,有时候还要阅读文章涉及到的参考文献。
一种就是有检查性质的读论文,要做重复试验,要考虑各种实验因素的适用范围。
前者是学习形式的,后者一般是为自己的实验做准备,比如要用到某篇论文的结论,那做重复实验也是有可能的。
像是蒋同化这种找茬型的读论文,自然得做重复论文,读也得细致的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