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与国际上的各种生物技术公司相比,3ooo万美元的开价也算不得什么。
那些专门研催化剂的公司,开一款催化剂的成本,在8o年代也是要三五百万的,一款好的催化剂卖价千万是很平常的。
3ooo万的价格尽管是不太常见,但杨锐的这款催化剂的效果也是很不常见的厉害,只能说是一场公平交易,双方各取所需,谁都没有占到大便宜。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双方也算是双赢的局面。
有了杨锐提供的催化剂,辅酶Q1o供不应求的局面会得到缓解,捷利康在辅酶Q1o的国际市场上将获得更大的主动权,进而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辅酶Q1o也将成为捷利康的现金奶牛中的一只,3ooo万美元的成本,他们最多两个月就能赚回来。
杨锐卖掉了催化剂,也将在个人规划方面,获得更大的主动权。1ooo万美元的现金,此时能够挥巨大的作用,而价值18oo万美元的二手制药厂,更是能将华锐推上新的高峰。
“还没有告诉他们催化剂的配方,这1ooo万美元,我能动用吗?”杨锐问律师岳庭。
岳庭肯定的道:“当然能动用了,我已经通知了会计师事务所做账了,有了这笔钱,公司目前的现金流就很宽裕了,将近14oo万美元,去掉预算出去的,还有12oo万美元。”
杨锐之前预算了2oo万美元给在美国的庭审,这笔钱基本是花掉的,只是目前还没有花出去而已。
“您计划什么时候转交催化剂的配方?2%的销售分成是从转交后的第二个月开始计算,早一点转交的话,也能多得一些分成。”
“好吧,那你通知捷利康的人,来拿配方吧。约在华锐实验室。”
“好的,我立即定飞机票,准备专利文件。”岳庭非常积极的道:“您要将配方详细完整的写下来,对方到时候是要检查的。”
挂掉电话,杨锐随手拿了一张草稿纸,在上面写下了硝酸铈铵的英文名。
“这样,应该算是完整了吧。”
杨锐凝神思考片刻,心中默念了两遍详细完整,摇摇头,又在草稿纸下方注明:氧化还原时,o摄氏度,浓度%。
“要不要把硝酸铈铵的分子式写出来?”杨锐想了想,再看草稿纸上大片的空白,暗道:还是写出来吧,要不然,就这么十几个字,拿人家两三千万美元,也有点太不地道了。
于是,杨锐将有点小复杂的硝酸铈铵的分子式,认认真真的写在了草稿纸上,尽管此分子式在任何一本化学典籍上都能查到。
“应该可以了。”杨锐将草稿纸一叠,塞进一个空白信封里,出门和老严打了声招呼,就骑上自行车,往华锐实验室去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