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予杨锐助教或者讲师的职位,从院长的角度来说,只能说是廉价保险。
蔡教授一点都不担心别人说自己“轻率”,再过几年,人们只会因此而评论他有“魄力”。
不过,同事们的意见也要重视,所谓**********,就是要先民主,再集中。
而且,民主的时间可以比较久,集中的时间很短就可以了,从比例上来说,还是显的民主比较重要的。
蔡教授静静等待了一刻钟左右,等到大家各抒己见以后,问:“我也不想强求让杨锐做助教或者讲师,现在的问题是,清华给出的条件更好,而且,杨锐在清华授课期间,写了一本《基因组学》的书,写的非常好,在座有看过的吗?”
有几个人点头。
“我这里有几个副本,大家之后可以看一看。”蔡教授让人拿了油印版的书出来,又道:“我也没有想到杨锐会写一本书,而且是在他给清华授课期间。有这样一次经历,我想杨锐肯定是希望继续授课,继续写书的,这一点,我相信大家都有相同或者相似的经历。”
一些教授微微点头,没有相同或相似经历的低头不语,8o年代的科研院所还没有强制要求教授必须有专著,因此,少部分人是没有这种经历的,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就好像读研读博的学生没有写过论文一样,开会的时候,大家谈经历,你怎么好意思抬头。
专著不见得比论文困难,但它们是不同的东西,狭义讲,专著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的梳理,写过就是写过,没写过就是没写过,写过的就是鄙视没写过的,没什么道理可讲。
你一篇论文驰名中外,你厉害;你桃李满天下,弟子尽常委,你厉害;你证书等身,载誉人生,你厉害——你没写过专著吧,呵呵,真是智残志坚的好学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