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锐为了增强吸引力,更是追加道:“我们现在有最好的气相和液相质谱仪,dna测序,纯化等方面的仪器,已经能够完成大部分的基因组学的实验,你来了以后就知道了。”
“基因组学?”黄茂觉得这个词有些生僻。
杨锐用英语说了,又将基因组学的观点拿出来卖弄了一番。
这东西到年末才是热点话题,现在却是只有几个人用基因组学这样的词汇。
不过,这也说明黄茂回到中国以后,落后于世界生物技术的发展了。
黄茂自己也意识到了此点,问道:“捷利康能提供外国的书籍和期刊吗?”
“有买一些,你如果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现订。”
“书也可以?”
“当然。”
“能订几本?”外国的书籍和期刊都是相当昂贵的,直到21世纪也是如此。一本图文并茂的大部头科研书籍,价格往往超过100美元,许多小一些的项目,光是这项开支就令人头痛。
而在1984年,外文书籍的价格虽然会便宜一些,可算上物流成本,价格只会更高,全中国的图书馆以及科研机构加起来,也就是北大图书馆的藏书质量最好,即使如此,也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图书馆更不会根据讲师的需要而采购书籍。
杨锐脑筋一转就有了想法,道:“你如果决定加入的话,我保证100本书籍,10套期刊的采购额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