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上我在写这一段的时候反而速度更慢,更花心思,因为我需要让自己的脑子里完全构建出那样一个舞台,就像是电影画面一样,每个人在什么地方,说着什么,对谁说,他们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的背后有什么意义……
就像是教父电影的开头一样,通过一场婚礼,把人物关系牵扯出来——我不是说我写到了教父那种水平,我只是说我希望自己在介绍描写的时候尽量不要用那种干巴巴的说明文,而要结合画面,有镜头语言。
有些角色我需要反复多次描写才能塑造成功,比如胡莱的父亲和李自强。
有些角色我只需要描写他们的一个点就可以完成。比如张清欢重回工体时出场过的解说员,到现在再也没有戏份了,但他也已经成为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这些经理们和解说员只是我书里描写过的许多角色中的一小部分,但他们和无数个这样的角色组成了这个世界。
通过场上场下对主角以外的大量角色和情节的描写,才能组成一个可信可代入的世界。
这也是为什么这本书最开始成绩那么糟糕,我内心很痛苦,但也还是坚持按照既有节奏和计划步调来写这本书的原因。
因为如果不这么写,这本书就是一个四不像,就彻底废了。那我还不如一开始就写个简单直接的小白风格爽文,说不定订阅成绩比这本书还高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