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父亲秦源是矿山工人,除了拿份工资,一个月也只有少数的几天才能起回家帮干农活,其他时间都是刘秀兰带着大儿子干。
秦庄十七岁那年,矿山上有一批到了年龄的工人可以退休,子女长大的可以有一个指标去单位顶替上班。
那一年,秦源处在退休的边缘人员,年龄上差几个月,但他的工资已经远远超过了规定工龄。
想当年,抗美援朝归来的秦源就上了矿山,当了第一批开矿工人。
他个人意愿要是强烈点,单位也还是会同意他退休,毕竟姿历摆在哪。
于是他几次回家跟女人商量,遭刘秀兰一顿臭骂:“窝囊了一辈子,象你这样姿历的早都混上了一官半职,老婆子女都过上了好日子。你倒好,干了一辈子苦力工人不说,老了老了,还没干够,还不想退休。”
“可是单位规定子女必须年满十八岁才能顶替去上班,秦庄现在虚岁才十七岁,顶不了替不是浪费了一个指标么?”秦源也有自己的理由。
但这回刘秀兰是早已打听清楚了,秦庄有个堂哥秦凡保也是跟父亲在矿山上同一个坑口上班。
秦凡保是个消息灵通人士,他知道每年退休工人顶替上矿山上班的子弟,年龄上按规定说是要十八周年,但很多老工人的子女都只有十六七岁。
农村孩子干惯了农活,十六七岁的男孩看上去跟成年男人无异,体格健壮,挑一百多斤重物轻而易举。
于是托人去派出所改出生年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