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心不在焉的阮大佑也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两个人立即打起了主意。正德又讲及引进西洋作物,改善农耕产量、与朵颜三卫结盟、借地培养战马等事宜,虽然没有说出分化鞑靼内部、将要进军北疆,但是他话语中的雄心勃勃已透露无疑。
做为大明世代藩属之国,他们并不担心大明的强大,区区弹丸之地,如果所依附的主国越强大,他们所得到的好处也越多,自然乐观其事。
正德与群臣鸭子听雷似地听雅各思布道完毕,把大教堂里里外外逛了一圈,吩咐人通知礼部,按月给大教堂诸位神父提供一定的粮米薪柴,这才启驾离开。
一到皇帝起驾,朴恩熙和阮大佑两位藩国使臣也马上匆匆告辞,飞马赶回鸿胪寺为他们安排住处。朴恩熙摊开白纸,提笔写道:“中宗大王:臣奉命至大明咨察国情,今观大明皇帝陛下,非昏庸之君也。惟其性嬉闹,直若顽童,然其胸怀自有天下,志不可谓不高矣……”
第235章灌肠大使
正德换了便服,銮驾一进京城,他就离了大队,着刘瑾等人随銮驾回宫,自和杨凌漫步于京师街头,锦衣侍卫悄然密布四周,护侍着他的行止。
正德道:“明日日本国特使就到京了吧?”
杨凌道:“是,臣的心腹之人正陪着他们往京师而来,鸿胪寺已派礼官迎接。不过皇上没有那么快见到他们,据礼部王尚书讲,朝贡有严格的礼仪,何时上朝,穿什么服饰、跪拜起立的动作、站立进退的位置路线、敬献贡品的程序都要详细制订,然后训练他们的特使,务必保证不会出错,以免皇上接见大典上出了纰漏。”
正德叹道:“急性子碰上了慢郎中。”
杨凌笑道:“皇上不用着急,组建水师、市舶司、海关衙门、组织沿海商团,这些事最终都要您来决定,要忙的事情多着呢,日本使团来了,他们的使命也就结束了。什么时候接见,以什么规格接见,就让礼部去操心好了。
皇上现在应该关心兵部和吏部尚书的人选。这两个衙门一个管武将、一个管文官,是朝廷最重要的衙门,文武是皇上的左膀右臂,马虎不得。”
正德蹙眉道:“依爱犹豫看,朝中何人可以继任尚书之职?”
杨凌怎敢随便举荐,含糊说道:“皇上明日可以召见三位大学士,他们对朝中百官了如指掌,一定要以提出适宜的人选。”
“也好,”正德颔首道。随即嗅了嗅鼻子,喜道:“这是什么味道?好香,走,过去看看。”
前边路角一个小摊子,铁锅里红扑扑、油汪汪十分惹人垂涎。原来竟是北京小吃灌肠。
这东西自明初就开始盛行,猪肥肠内灌上面粉、红曲水、丁香、豆蔻等十多种调料,煮熟后再切片用猪油煎焦,浇上盐水蒜法,口味香脆。
正德哪见过种东西,闻着味儿香就要过去尝尝,十几名机警的侍卫已抢先过去占据了几张桌子,其余的人就散布四周,正德和杨凌独入中间,叫上两碟灌肠,杨凌和他边吃边聊。
他早摸出这小皇帝的性子。他精力充沛,也有做一番大事的志向,只是玩心极重,要他认认真真坐下来思考一件事情那是极难的。这样边玩边谈,反而更见效率。
朝中那般老臣,都理所当然地认为既然皇上,好像就是天生的圣人了,从来没有人把皇帝当成一个普通爱玩的少年看待。
杨凌能在正德面前无往而不利,一则是正德对他极是信赖,随着几次大事的发生。他越来越把杨凌当成最可依*的人,另外杨凌懂得利用少年人的性格特点来对症下药,也是一个原因。
这样一边看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