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当王爷

分节阅读 220(2/2)

自与鞑靼断绝马市交易以来,南北特产全*民间挟带运输,近于半走私、半合法的地步,这样地货量显然难以供应各地客商的大量需求。

而韩林却能有求必应,无论要什么档次的皮货。要多少件,韩氏皮货行都毫不犹豫,再加上店东韩林为人豪爽、买卖公道,大有江湖人的四海作风,所以生意越做越大,南方皮货商人北上做买卖,大都挑中与韩家交易。

韩氏皮货商在大同最繁华的东大街上,距代王府不远,商行左侧是一家车马行,右边是极豪华的‘状元楼’客栈,兼营酒楼生意。

由于战事和大雪通常都发生在冬季,所以此地皮货行的规矩,一到了冬天就陷于歇业状态。韩家虽仍有少量客人上门,佣工大部分也都回家猫冬去了,大院里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一个穿着老羊皮袄、蹬着加了防滑条状皮子的快靴的矮个子男人蹬蹬蹬地上了楼,推开门儿一把摘下可掩住鼻口的羊皮暖帽,露出一张红扑扑的圆脸,这是个虎头虎脑浓眉大眼的少年。

他先提起桌上的大茶壶咕咚咚一通灌,然后抹了抹嘴巴兴冲冲地道:“爹,我看到姐夫了,他现在已经住进了驿馆。”

炭火炉上一口陶罐,里边加了佐料的鲜嫩的羊肉咕噜噜地翻滚着,肉香四溢,桌上还摆着干荷叶、核桃仁等下酒小菜。

一个四十多岁身材健壮、五官粗犷的大汉放下橙褐色的酒葫芦,瞪眼道:“小兔崽子,我还用得着你说?咱们在这扎根是不能叫人知道和你姐夫的关系的,你没漏了馅吧?”

小家伙自然就是韩满仓,他嘿嘿一笑,得意地道:“哪儿能呢爹。我看到姐夫了,跟着他的军队走了一路,他可没看到我。爹,你说姐夫什么时候能来看咱们?我还真想他了,更想姐姐,嘻嘻,姐姐快要生小宝宝了,我要当舅舅了,想起来就开心。”

韩林骂着儿子,可是眉眼绽开,显然也高兴得很,他唔了一声道:“你姐夫派来的那位伍汉超公子前天才出的城,外边正在打仗,他挑着小道儿走,虽说有我派去的人带路,恐怕这时也没到地头儿呢,你姐夫得在这儿住些日子呢。”

他微微竖起大指说:“凌儿陪着这位呢,那是天大的事情,怕不会马上来见咱们,你莫急,叫伙计们竖直了耳朵,注意城里三教九流的所有动静,莫坏了你姐夫的大事。”

韩满仓失望地一屁股坐在长条凳上,抓过老爹的酒葫芦抿了一小口酒,然后赶紧拿起筷子从罐里挟起块羊肉来,略吹了吹便塞进了嘴里,然后说道:“

嗯,这事儿爹倒不必太担心,城里但有出入的陌生人,没一个瞒得过我那些伙伴的眼睛,谁会对那些满城乱跑的小孩子起戒心呢?”

“对了”,韩满仓往桌上一趴,踢踏着脚道:“住在状元楼的那几个商人查明白了么?这时节跑来做买卖的人可不多见,偏偏他们掌柜的还在后边,在这儿一住七八天了,真是奇怪。”

韩林摇头道:“还没查出什么,或许是新入行地商人,不懂这边的时令和行情吧。那位主妇和几个仆人整日窝在客栈里,不象有什么用心的人。

兵荒马乱的,带着银子和大宗皮货走南闯北的,仆人们懂得武艺寻常的很,而且观察他们路引官籍,也都毫无疑处,为了以防万一,我仍叫客栈里的伙计注意着呢。”

‘状元楼’是大同最大的客栈,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第一代代王朱桂的王妃是名将徐达的次女,这女子颇有乃父之风,相貌虽然普通,却有一身好武艺,嫁来代王府时她带的一个姓宋的随身丫头也精通武艺,后来离开王府嫁了人,在这里开了这家状元楼。

有代王府这层关系,酒楼越开越大,渐渐发展成酒楼、客栈、赌馆、妓院于一体的销金窟。这状元楼占地甚大,虽说开着这许多生意,却各自别门别院,就是客栈也分高中低档三幢楼,所以三教九流都愿意住进这里来,龙蛇混杂,是最易打听到消息的地方。

虽说大同是战乱之地,可是这种地方却最易发财,经过百余年,这家酒楼的后人赚得钵满盆满,前年鞑子险些攻进城来,把店主吓的够呛,不愿再住在这儿,可是能拿出大手笔盘下这状元楼的人实在太少,所以一直拖了下来,内厂势力开辟到这里时,就暗中把它盘了下来,对外仍声称是宋家的买卖,暗中却是韩林掌管。

及第楼是状元楼的中档客栈,倒符合那位皮货商人的身份。这一家只有夫人和几位伙计来住,租了二楼拐角处连片的三间客房,中间一幢是夫人住,两边两幢是家仆住。

这位夫人走路风风火火,行事说话和男人相似,极是粗鲁。虽说身段儿蛮动人的,可那张脸雀斑麻子交相辉映,偏偏这位夫人还喜欢浓妆艳抹,画了一双妖佻的细眉,鼻子下边却是一张血盆大口,就连店里见多识广的佣人都不爱看。

他们赶到这里时,声称掌柜的因事耽搁了,夫人做不得主,就在这儿候着掌柜的到来,这都七八天了,刚刚那位皮货商掌柜才带了一位管帐先生、六个伙计赶到客栈,伙计早已得了韩林吩咐,一边使人悄悄去通知韩林,一边端了盆水送上楼来。

房内,杨虎一把搂住爱妻,好半晌才放开,激动地说:“可担心死我了,那晚想不到会中了杨凌那狗官的埋伏,就连藏马之地也早有伏兵,我便知道不妙,恐怕你我的底细他早就查的明明白白了,京中大宅必然也有伏兵,所以带着几个受伤的兄弟只好远远逃去。

回头我派人进京打听你地消息,却听说你抓住了杨凌,以他为人质逃出了城,我这才放了心,你不回老寨躲躲风头,还整成这副鬼样子跑到大同来做什么?捎信的兄弟也没说清楚。”

崔莺儿初见丈夫也十分激动,这时情绪缓和下来,想起就是丈夫利欲熏心,不听自己规劝,却在刘老道的蛊惑下杀上高老庄,白白害得他损失了两百名亲信,不禁狠狠地瞪他一眼,脸色也冷了下来。

她转眼瞧见一旁那位扮作家仆地老仆正笑地看着她,忙上前轻声道:“五叔。”

杨虎口中的老寨是崔家的山头,崔莺儿的老父和一票老兄弟昔年纵横绿林,是北方绿林道上极显赫的人物,临到老来不想再在道上混迹,又只有一个女儿,便要手下控制的十几座山寨自立门户,自己和一班老兄弟退居密林中的盘龙岭,*着年轻时积攒下的家当和在山里种些药材、粮食颐养天年。

崔莺儿口中的五叔,就是崔家老寨的人,和崔老大是拜把子兄弟,精通鹰爪功夫,他是看着崔莺儿从小长大的,对她如同血缘亲人一般。

他拍拍崔莺儿肩膀,笑道:“别伤心,五叔都听说啦,你能在京师搞出那么大阵仗,了不起,山寨的一帮叔叔伯伯们听了,都觉得脸上增光呢。”

杨虎被崔莺儿讪惯了,也不觉生气,仍自急不可耐地说道:“娘子,你既逃出京来,怎么不顺手杀了那个杨凌,反而让他好端端地回去了,我听说后实在不明白,和官兵讲什么道义?”

崔莺儿冷冷地瞥了他一眼,不答他的话,却反问道:“我叫你来大同,你把五叔找来干吗?崔家山寨的人已退出江湖,老不以筋骨为能,五叔年纪大了,你还要叫他跟着奔波?”

杨虎一窒,五叔忙笑着打圆场道:“看你们两个,见面就拌嘴!这事可不怪杨虎,你们在京师这么一闹,官兵在霸州一带发了狠,许多山寨被连根拔了,若不是咱们老寨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