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拂尘一扬,尖声喊道:“宣侍读杨凌进见!”
刘瑾走时,已教过他宫廷应对礼仪,杨凌听了急忙上前,高声道:“臣杨凌晋见”。
那小太监微微一笑,说道:“杨侍读,请随我进来吧”,说着扭身先进去了,杨凌垂着头匆匆跟了进去。
这中和殿他前世游故宫的时候也是来过的,但是现在里边的布局和摆设显然有所不同,杨凌也不敢四下乱看,只顾跟着那小太监的脚步向里走,行至猩红的地毯尽头,小太监向旁一闪,高声道:“侍读杨凌见过皇上”。
杨凌知道上边必是坐着当今天子弘治皇上了,他跪倒在地,双掌向上贴在毯上,额头叩在指尖,提足了气朗声道:“微臣杨凌叩见皇上”。
上边一个雍容清雅的声音道:“免了,起来吧”。
“谢陛下!”,杨凌起身恭恭敬敬地退在一边,眼观鼻、鼻观心,心中虽想亲眼见见这弘治帝的模样,眼睛却是不敢乱瞧,他的眼光只是微微一动,看见前方有一双官靴,似乎另有一位官员在场。
只听那雍容清雅的声音又道:“刘卿,就这样吧,你拟旨告诉朝鲜国王,就说太子年幼,本无需进奉女子,不过朕还是念着他一片心意的,虽然这些女子麻的麻矮的矮胖的胖,都不甚好,但朕都封了女官了”。
杨凌听得嘴角一歪,差点儿忍俊不禁笑出声来,估计这位刘大人拟旨时是不会将原话这么直白地写上去的,但是能亲自听到皇帝下这么有趣的圣谕,倒是极难得。
只听那位刘大人呵呵笑道:“想是朝鲜国王也晓得太子年幼,纵然进献了美貌女子,也难获欢心,所以挑了些送出去也不心疼的打发到陛下您这儿来了”。
弘治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喘道:“就你一张利嘴!呵呵,他小气,朕不能小气,回馈的礼物,不可失了我天朝气派,去吧去吧,自去拟旨便是”。
“是,臣遵旨”,那位刘大人应了一声,躬着身退了出去。
杨凌也听说过这位弘治帝只宠幸皇后一人,再无一个嫔妃,如今太子又年幼,没准儿朝鲜国王真是打的这主意。
这位刘大人在皇帝面前还敢言笑,想来必是弘治身边得宠的近臣了,却不知是哪一位。他有权拟旨杨凌想到这里心中一动,忽地想起时人评论朝中三位大学士时说“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难道这位刘大人就是大学士刘健?
这时只听弘治帝说道:“你就是杨凌?唔,年纪比太子也大不了几岁,甚好,甚好咦?你是,杨卿,抬起头来”。
=================================
PS:下边原封不动从别人那儿偷来的广告词,只加了一个字,猜是哪个?^_^
朕冰天雪地**向后翻转360度背荆条跪铁板用纯洁的45度仰望各位大大,轻抬小手点点推荐票吧
PS:(),。
第58章糊涂应对
杨凌本就没有当时读书人那种君父天子的敬畏感,再说人饥饿时耐性也有限的很,根本没心情说句什么臣惶恐、臣不敢的奴才嗑,然后再等皇帝哈哈大笑两声,大手一挥,来句“朕射你无罪”的场面话,因此听了弘治帝的话,他立即抬起头来,向龙书案后望去。
这位皇帝,长得富富态态,甚有威仪。他头戴翼善冠,身穿盘领窄袖团龙袍,那眉目依稀有些熟识。弘治帝见了他相貌,不由得霍地站了起来,把眉尖一挑,呵呵笑道:“原来是你”。
杨凌“啊”地一声,一下子想起昨晚碰到的那对父子,原来他们是,杨凌又惊又喜地道:“原来皇上是”。
弘治帝急忙咳了一声,向他递了个眼色,杨凌顿时醒悟,连忙把下半句话咽了下去。皇帝微服私访,在那时可是足以招致百官奏谏的事由,虽说目前周围都是皇帝的近侍,皇帝偷偷出宫的事他们十有**都心中有数,但是当众说出来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弘治见他颇为机灵,眼中不由露出满意的笑意,他缓缓坐下,微笑道:“原来是你呀,朕念到你的名字,才省起原来你就是秉笔直书、针贬弊政的那个鸡鸣驿丞,呵呵呵,你可知朕的朝廷如今可是为了你一封书信吵翻了天呐”。
他说着轻轻捏着眉尖,虽然满面笑容,却露出一抹难以掩饰的倦意。不出锦衣提督张绣所料,今儿早朝,户部就上折子为自已辩解、摘除责任了。本来弘治当初只是命三法司议议何参将的罪责,可是如今何参将在刑部大牢里蹲了半个多月了,朝中百官却已将他忘在一边,开始互相扯皮,把些有关无关的问题都扯了出来,弄得弘治头疼不已。
旁边一个老太监见皇上露出倦态,连忙走到他面前打开一个小盒子,杨凌鼻端嗅到一股淡淡的香气,抬眼望去,只见盒中缎垫上放着一枚龙眼大的红丸,弘治拈起那枚红丸,送入口中就着茶水吞服了。
杨凌心中一动,印象中明朝皇帝大多短寿,好象没几个活过四十岁的,就因为明朝皇帝一直以道教为国教,每代皇帝都喜欢服食道士练的丹药,那些丹药虽能醒脑提神,但大多具有慢性毒素,莫非弘治吃的也是这种丹药不成?
弘治见他发呆,还以为他是被自已方才的话吓着了,不由笑道:“呵呵,位卑未敢忘国忧,朕心甚慰呀,杨卿不必惶恐”。
“是!”,杨凌趁机鼓足胆量道:“臣启万岁,臣在鸡鸣驿曾随大军与鞑子交战,对当时的情形有所了解。臣以为,鞑靼人纠集两万余众,进犯我大明,涿县、赤县两路大军皆立下功勋,怀来一路虽有所损失,但功过足以相抵,臣冒昧以为何参将并无致罪之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