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魔手记

分节阅读 304(2/2)

但是在这扇封闭的大门前,苏却暂时放弃了对敌人的追袭。在大门后,似乎有无数声音正在呐喊着,呼唤着他的名字。那个名字非常非常的长,并且是用一种神秘的语言读出,完全不属于这个世界任何一种已知的语言。呼唤的声音越来越大,到后来直如涛涛洪流,几乎将苏的本体意识冲垮!

苏的身体猛然一震,左眼的眼角裂开,一条血线顺着脸颊缓缓流了下来。与此同时,他的身体内也出现了无数细微的创口,许多创口甚至直接出现在基因层面,粉碎了许多他冒死吸收的基因片段。

瞬息之间,苏的身体活力下降了一大半,生命磁场的强度更是直接降至3o%以下,可以说受到了致命的重创。他的脸色苍白,看着尘封的金属门,终于抬起了手,只是非常的缓慢而艰难。

苏很清楚,自己并不是受到了外在的攻击,那些呐喊和呼唤也并不真实存在。虽然精神波动已经被证明存在,并且被开出相应的能力,但是金属门后并无任何精神波动、生命磁场之类的东西。呼唤来自于苏身体的最深处,而遍布全身的伤害则是本体意识下意识地和身体本能对抗的结果。也就是说,苏现在的意志不想进入这道大门。

苏深深地吸了口气,平抑了本能和全部潜意识的反应,重新让自己成为完整的人。当他呼气的时候,却喷出了一口血雾。这就是控制身体的代价。

他的手轻微颤抖着,终于抚上了金属门。几秒钟后,金属门的材质结构等所有数据就被探测出来,在苏的脑海中还原成了大门的全息图像。

大门已经启动了应急机制,液压机械构件被锁死。除非恢复电力供应,输入有权限的解锁密码,才会解除锁定,打开重达数十吨的大门。现在电力供应已经完全切断,看来大门已彻底失去打开的可能。到了这里,早已没有了圣辉十字军活动的痕迹,他们的先遣队没能抵达如此深入的地方。

锁死的大门还难不倒现在的苏。他的手在裸露的液压机件上抚过,所过之处立刻冒出滚滚浓烟,金属件以肉眼可见的度被腐蚀着。大量的腐蚀液不断从苏手上渗出,汇聚成流,如有灵性地在大门的控件中滚动着,将一处处关键的控件腐蚀溶断。

半小时后,苏双手抵在大门上,全身力,轰鸣声中,沉重的大门被缓缓推开!

出现在苏眼前的,是一排排直立的培养槽,数量成千上万。

第543章历史上

第543章历史上

恍若梦境成真。

看着无边无际的培养槽,苏的脸色变得惨白,剧烈的头痛几乎让他无法思考。梦中的世界正在突破意识的***,想要浮出水面,但是这个过程无比痛苦,以至于最终展现在苏眼前的都是支离破碎的画面。但是这也够了,足够勾勒出一个世界的雏形。

苏向前走了一步,虚弱的双腿却差点支撑不住身体,一个踉跄,才重新站稳。他定了定神,缓步走到距离最近的一个培养槽前。

这是一个标准的培养槽,直径2oo厘米,高35o厘米的槽体由钢化玻璃围成,上端和天花板直接连成一体。钢化玻璃外积了厚厚的灰尘,而且灰尘已经凝结硬化,看不清里面有些什么,这么厚的灰尘,看来经历了至少几十年的时光。苏伸手拭去了钢化玻璃表面的灰尘,可以看到里面原本的溶液已经干涸,在培养槽体凝结成的厚厚一层营养质。营养质中还有一只小狗大小的培养生物,它还处于幼体,连感知器官都还没有完全生成。它趴在玻璃壁上,看样子奋力挣扎着想要出来,一双前爪甚至抓裂了钢化玻璃,可是它最终没能逃离囚笼,被困死在这里,变得一具干尸。

苏轻轻地敲敲钢化玻璃,从震动中已经知道了它的厚度和强度。其硬度要过合金钢,却被体型并不大的未成熟培养体抓裂。除了培养体天生的恐怖力量外,更多的恐怕还是它在绝境下迸出的巨大力量。看着它最后的姿势,苏可以想象它当时是处于怎样的绝望之下。

培养槽体沉淀的营养质已经变成了深黑色的硬块,但是在感知触及的瞬间,熟悉之极的成分已让苏知道,槽中的培养液在正常时应该是深绿色的。

看着仍保持着垂死挣扎姿态的未成熟体,苏忽然想,当它眼睛育完成,第一次睁开双眼时,看到的应该就是碧绿的世界吧。

一切和梦里一模一样,甚至培养液的成分都被回想起来。

不,还是有些不同。苏所看到全是实验台和大量的实验人员,在梦境中,视线中没有培养槽的存在。而这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都是一望无际的培养槽。在这黑暗凝重的空间中,分布着上万具干涸的培养槽。

苏低下头,看到培养槽下方竖着一块金属的说明牌。他蹲下,擦去说明牌上的灰尘,仔细地读着。说明牌的最上方用神秘的文字刻着一个名字,下面则是联邦语的说明。看到名字,本来不认识这种语言的苏却低声念了出来:“霍尔奎拉……”

霍尔奎拉是生化兵器的名字,它体型适中,适合在高重力或者是中等重力环境下行动,行动极为敏捷,力量强大,以肉搏战作为主要作战方式,战斗力低下。之所以能够成为定型生体兵器的主要理由是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力高,几乎不需要补给。也就是说,在任何环境下都可以大量培养霍尔奎拉,然后把它扔到战场,靠数量堆死对手。在生体兵器的体系中,霍尔奎拉属于典型的炮灰品种,只能用来对付低等文明。霍尔奎拉的体型如下……关键指标数据如下……基因图谱如下……

上述大段资料并非出自指示牌下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