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为王

第一千零七十八章 医不叩门(2/4)

在过去,中医人行医一般是两种形式,好一点的,是坐堂行医,稍微差点的,就是游走江湖的郎中,也被称为是走方郎中。

无论是哪种形式的中医人,只要是不是心术不正的,都恪守这一个原则,那就是不能强拉病人看病。

只要是人,一般都会很忌讳自己有病,因而即便是看着人有病,他自己都未必觉得自己有病。

就算是一个人表现出来了病症,病人会有自己的选择,除非是极为特殊的情况,医生一般都会尊重病人的选择。

因为中医治病有其自身的特点,中医本身在诊断治疗上就是一种精神范畴的判断,不像西医一样能够给你拿出具体数据,因而病人对于中医人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

《素问*五脏别论》说道:“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大部分的病人,都不会知道,也不能理解中医气血阴阳辨证论证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主动上门说人有病,是很难取得信任,就更别说有什么治疗效果了。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扁鹊见齐桓公这个例子了。扁鹊几次见到齐桓公,都说对方有病,可齐桓公第一次的时候一句寡人无疾推却了扁鹊的好意。等到了第二次,齐桓公的态度就是不应,到了第三次,就是不悦了。

这不能说扁鹊的医术不高,他都已经看出了齐桓公病症的各种状态,可因为讳疾忌医,齐桓公丢了自己的性命。

一个有见识的诸侯都是这样对待名医的,更别说是普通的老百姓了。

齐桓公有句名言,值得所有的医疗工作者铭记,那就是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当我们看历史典籍的时候,谁都会批判这种思想,可在现实当中,谁有敢说心底里没这样怀疑过医生?

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治疗疾病是一个出现意外可能非常大的过程。病人的病情会不断变化,医生的治疗手段也会因为出现新情况而出现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病人对医生没有很大的信任,疑神疑鬼,就不可能配合医生的治疗,甚至会出现极端的情况,病人会中途放弃治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