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修学法要

第29集《 楞严经修学法要》(5/5)

乙五、功德篇(分二:丙一、明灭恶力用。丙二、明生善力用。)

假设我们透过前面的正觉的理观,即空即假即中的理观的中道的思想,然后带动了一个事修,这事修有两个,一个是持咒,一个是持戒。那么透过理观跟事修,会带动什么功德呢?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力用?

丙一、明灭恶力用

先明白它能够灭除我们的烦恼障业障报障,这种灭恶的力用:

多功较量

问: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答: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陀在讲功德之前,佛陀习惯是用对比的方式,因为凡夫本身就活在二分法,所以直接讲功德我们很难去体会,所以佛陀先讲出一个情况,然后再加以对比有助于我们了解。

佛陀说阿难,假设有一个人,这个是假设啦,这个人他用遍满十方虚空的珍宝,这个珍宝很多,有十方虚空这么多的珍宝,然后这个珍宝干什么呢?把它供养十方的微尘诸佛,不是供养一尊佛,是十方微尘诸佛,而且他的心态是[承事供养,心无虚度],承事就是他亲自的到佛陀的面前至诚的去供养,而且这个心态是怎么样呢?是念念相续无有间断,他去之前充满了期待,在供养的时候至诚恳切,做完以后又念念的随喜,他的心态完全没有中断,这个供养心没有中断,心力特别强,佛陀就问这个阿难尊者说,你觉得,你的意思怎么样?这个人以布施佛陀的这整个因缘,他所成就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

阿难回答说,佛陀啊,虚空是如此的无边无际,所以虚空里面的珍宝当然是无边无际。阿难尊者也讲出一个例子来做比况,他说过去曾经有一个众生,这个众生是谁呢?阿那律尊者,他用七钱去供养一尊佛,你看他能供养的财物只有七钱,所供养的只有一尊佛,那舍报以后尚且获得七生七世转轮王位的功德的福报,更何况是现前的情况呢?用十方的虚空充满无量的珍宝去供养十方微尘数诸佛,而且每一尊佛都是至诚恳切的去供养,那阿难尊者说,以我的内心世界啊,我用多生多劫的时间去思考这个福德啊,我也没有办法把它算出来,所以,他的福德怎么能够有边际呢?有穷尽的一天呢?

我们一般讲业力有三个标准:

第一个、心——心力很强,你看【承事供养心无虚度】,用这么多的珍宝又亲自去供养,而且中间又不敢打妄想,这个心力强。

第二个、境——个上品境,父母师长三宝,中品境是人嘛,畜生饿鬼是下品境,他供养的田是一个最殊胜的田,心强境胜。

第三个、相续——他又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当然这个福报是非常的大,有为诸法当中,我们能够遇到佛陀,又很虔诚的去供养十方诸佛的这个珍宝,当然有为福报里面,最为殊胜、最为广大!我们先休息一下再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