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全忠既然要给他重任,那就是已经接纳他进入淮军集团了,称呼立刻就改为“属下”了。
“他们一个九岁,一个十岁,一个十二岁,廖兄要是能认识就奇怪了。
这是圣上批准淮军成立的副本抄件,我再给你带三千两银子,一定要把这三个孩子请过来,都是我大清以后海军的好苗子啊。
我会再在家乡找二十几个适龄的孩子,建立留洋预科学校的英文部,由海昌兄你教授他们英文。
这三个孩子家境都不差,林泰曾更是林文忠公的族孙,光靠钱是请不来的。
还需要海昌兄对他们的家长晓以大义,我华夏要强大,必须有强大的海军威服四方。
好在他们的家长也都是睁眼看世界之辈,不然也不会培养出将来大有出息的孩子,廖兄应该能说服成功。
采购军舰,乃至将来自己造舰的事情邵某义不容辞。
寻找人才,送到英国这样的海军强国去培训,为我华夏培养出第一批海军种子,就需要廖兄这个跑海出身的高人出力了。”
廖容并没有质疑邵全忠是怎么知道这三个孩子将来会大有出息的,质疑领导决断是作为部下的大忌。
廖容都三十多了,能当三合会大佬,当然是人精。
他如今入了淮军高层,以后一定会得知主公通晓天机的本事。
他意外的是,邵全忠没有让他这个接受过英军正规培训,懂枪懂炮的职业军人当营官,反而准备让他组建海军。
一个手下才七百人的六品武官,就开始筹谋组建海军了,容闳说他见识高超,绝对没说错。
作为英国公司商船的大副,我大清臣民里,没有比廖容更了解海军的重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