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找到合适的地方,才开始息气。
侧着身子在林中的毛毛小路上走了大约四十分钟,才钻出林区,踏上回家的大路。
走出林区后,不再顾及柴被挂住,二人的速度明显加快。
一般是背着柴大踏步走上一两百米,才用打杵来息气。
打杵一般有人的尾椎那么高,上面丁字形的横木(打杵盘)上刨有一个凹槽。
凹槽的宽度比背架最下端的横木板厚度略宽。
用打杵吸气时,人要面对下方或前方。打杵下端要杵在结实的地面,最好别放在光滑的石板上,容易打滑。
打杵盘要顺着放在背架下面的木板正中,让木板卡进打杵盘的凹槽里。
这样息气时,背架才不会打滑。然后把双脚微微张开,身子往下一缩,肩膀上背系一松,背架上柴的重力百分之九十就落在了打杵上。
这时双脚和腰背主要起到稳固背架的作用。
而打杵下端与人的双脚,又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平面。
所以,息气时,只要打杵下端不打滑,不大量下陷,背架就不会翻转倒在地上。故背架一定要对着安全的一方,哪怕打杵滑了,人和柴倒了下去也不会有危险。
出了山林大约又是四十分钟后,二人就背着柴到达旺泉井这里。
两人把柴放在土坎上,用打杵从后面把背架支撑好。
此时,太阳正好从云层里钻了出来,地上顿时增加了几分热气。
二人把装有午餐的袋子提到树下,坐在那里休息了几分钟,才去喝水,然后继续吃午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