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燕王府的时候,朱棣正好在,就把詹闶请进了中庭茶叙。看到詹闶带来三只大盒子,里面装的就是自己喝过的那些酒,阿棣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干脆打开装月饼的盒子看了看,问詹闶:“你最喜欢吃哪种的?”
詹闶想了想:“豆沙的甜,栗蓉的面,枣泥的腻,五仁的中庸大平;贫道最喜欢双黄莲蓉,味道奇特,难以忘怀。”
说得这么神,好像不尝一下都不合适了。朱棣捏起一只双黄莲蓉的张口就咬,又是甜又是咸,莲蓉绵细,咸蛋黄腻中带香,中庸平正倒是半点没有。
很多人初次品尝这种口味,都是不太好接受的,就像让北方人吃肉粽子。朱棣能坚持着嚼碎咽下去,已经不错了。
“味道果然奇特”,朱棣舔舔嘴唇,喝了口茶水,把嘴里的味道冲淡了,却在这个过程中品出了美妙的感觉,马上转换评价:“这种混合的味道,竟然是要细品才能发现其中奥妙,也是行道教的技艺吗?”
詹闶肯定不能否认啊:“算是吧,却也不能说是技艺。我教每位祖师都会有相当一段时间万里独行,最多也只是师徒二人。想让生活不那么枯燥,就要搞出各种花样来,口腹之欲就是其中之一。”
“的确是这样,否则难以坚持啊。”朱棣点着头表示认可,略微沉吟后又问道:“行道教行遍世间,专研万物之道,在医术上可有所获?”
詹闶不知道阿棣为什么把话题转移到医术方面,不过也没关系,闲聊嘛:“我教所专研的学问,俱以解人危困为前提,医术就是其中的大项。只是贫道年资尚浅,空有其谈而无其实,远不及历代祖师。”
朱棣抚了抚颌下浓密的胡须:“哦,怕是过谦了。若以道长所说,贵教历代祖师中,医术最高明者是何种程度?”
看来阿棣对医学很感兴趣啊,可为什么历史上一点记载都没有呢,连野史和民间传说都没有,这怕是个悬案。
对于这种位高权重的角色,特别是朱棣这个将来还能当皇帝的,詹闶非常愿意向他们灌输一些科学知识。
在任何一种社会形式里,文化和知识想要获得传播的基础,都必须先占领一个阶层,而上层圈子无疑是最好的。
既然朱棣喜欢,那就多给他吹吹吧:“我教曾有七位祖师,在医术上可称为天纵之才,以理论和实践达成了至少千年内无法超越的成就。另有十几位祖师,可称为万中无一的大才,足以胜过历代绝世名医。理论,就是经过研究后对事物的理解和论述之结合;实践就是指实际进行操作。”
十几个绝世名医,还有七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程度的。只是这么一波简单的吹嘘,就让朱棣震叹不已。这才只有一百代人,也就是一百个人啊,如果广泛传播开去,都不敢想象了。
有了崇拜基础,兴趣也更浓了,朱棣继续追问道:“如此多的天才祖师中,可有什么范例能公之于众的吗?”
詹闶心说,就是要让你感兴趣呀,要不怎么忽悠你,范例可多得是,你想要哪方面的都能搬出一大堆来。
只是实际忽悠起来,还得有一定的技巧:“范例自然是有的,只是太过惊世骇俗,又容易造成恶性后果,所以不便公之于众。不过殿下要是有兴趣,贫道也可以选几例说说,以殿下之威严,当然不屑于为非作歹。”
在阿棣期待的目光中,詹闶喝了口茶水,开始娓娓道来:“太复杂的一时半刻也讲不清楚,就举三个相对简单例子吧。第一是换脸术,其实并非换掉人的脸,而是在鼻子、下巴等处植入异物,截去部分下颌角骨,又或者变单眼皮为双眼皮,使一个人的外貌完全变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