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王宫,文武百官在殿前左右分列站好等候着,待内官高声传宣声毕,朝中文武列队走进殿中,按礼跪拜之后便开始了早朝。文官队列中站第二位的官员颤颤巍巍地走了出来,他前面站着的是太宰大人,后面站着的是年太史,看上去年纪比太宰大人都要大,弓着腰走出来,双手捧着一卷竹简。前几次上朝倾风都没见过他,今天是头一次。
“禀国主,老臣有事上奏。”说着弯腰一拜,将竹简捧在头上。待内官将竹简接过他才直起身子。双手握着朝笏,微微倾身奏道,“国主,今我国与炎国战事暂平,我国应抓紧时机,修生养民。广积屯粮,厉兵秣马,来日方可抵御炎国进犯。使百姓安于耕种乃当前要务,故需令各地执法严整,不使强徒贼盗为患,不以邪祟外道为祸,方可保境安民。但今夜邑蓬莱一带,有xié • jiào猖獗作乱,蛊惑百姓,欺压地方修士,令民不勤耕,正道难存,望国主英明神武,调兵遣将,剿灭魔教。还百姓太平。”
这老者一口气说完,气都快喘不上来了,咳嗽着,一步一顿的走回到自己的位子上去。倾风觉得他啰啰嗦嗦的这么一大堆,说的无非就是夜邑蓬莱的附近魔教作乱,还把自己累成这样。不过,若去蓬莱,正好途径崂山一带。看来神婆说的机会应该就是这件事了。
国主看完老者递上来的竹简说:“太傅太宗劳苦功高,一心为国,平日里应当好生休养,这种事情差人送来禀报即可,何苦还要亲自前来,您可是我莒国南天一柱,切勿保重身体啊。”
原来这就是太宗大人,倾风心想。只见太宗大人听国主说完,又颤悠悠的走出队列,一步一顿。倾风瞟了一眼国主表情,有股后悔之色,似乎说了多余的话,又让他出来啰嗦一遍。
“老臣叩谢国主体恤,只是此事兹事体大,臣,主掌国之祭礼,对此等邪魔外道痛恨欲绝,望国主尽快发兵征讨。”说完又一步一顿的走了回去,国主和满朝文武等他归了位才都放松了呼吸。
这次国主不敢再搭他的话茬了,赶忙说,“哪位爱卿愿意前去平定此事啊。”有年轻两位武将铿锵有力的向左横跨出一步,拜上国主,表示愿意前去,剿灭乱党。
国主满脸悦色,站起身大声赞道,“好!不愧是我莒国俊杰,后生可畏!”说着就要赏赐,拜将。但是,这时太宰大人站了出来,“国主,此事不妥,两位小将虽勇武,但无甚经验,从未领兵打过仗,如此只怕难平战端。”
国主一瞧是他,闭眼转头不愿意看他,可他老人家已发话了,自己又不能不给个面子。无奈转过头来,还陪着笑脸,“老太宰呦,没经验!这正好是个锻炼的机会啊!目前战事不那么紧张,哪还有这么好的机会让他们去试试手,他们不上战场,我莒国以后谁领兵,谁打仗?”
两个小将也忿忿不平,质问太宰为何长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倾风看出,国主是想借此机会培养自己的人才,难道太宰和国主这么水火不容!?不过提拔两个小将,为何极力阻止,但是太宰接下俩几句话打破了倾风的成见。
“我莒国人才,修炼遵循正道,不经年累月难以有所成,而xié • jiào之类多是嗜杀成性的狠厉之徒,其中不乏融魂的邪魔高手,修炼速度不同常人,敢问两位小将,二位谁曾见过杂鬼之流。”两位小将面面相觑,没了话音。太宰就继续说道,“国主为莒国后继之才着想,更不可随意派后辈前去,臣意,两位小将若想为国建功未尝不可,但是需以为饱经沙场的将军随行领军,方可万无一失。”
倾风叹道,果然太宰大人思虑周全,不是国主可以比拟的,但是国主急了,“此时,你让我到哪去找人领军,炎国军队刚刚退去没多久,将领还未回朝,你说叫谁去!”国主话语中怒气俞盛。
“那便更不可叫两位小将去!”太宰坚持道。
国主心中怒火正要发作,太史大人站了出来道:“启禀国主!臣有一言,或可解决此事。”,国主看他出来帮衬自己,按下怒气,让他说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