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的团队并行制作模式。
……
熊出没这个大IP的成功,离不开团队并行制作模式。
从2017年起,“熊出没”主创团队就一直实行“团队并行”的运作方式
由两到三个团队同时创作,滚动推进项目的落地实现,整个制作团队差不多有300多人,前期创作团队大概40人左右,每部影片的创作周期则在三年左右。
如此一来,不仅能保证每年“熊出没”系列都能有一部电影问世,还能让创作团队有充足的时间来深入研究视听叙事,可以保证产出的质量,满足观众不断提升的审美趣味。
更重要的是,团队化创作模式能够最大程度确保作品的形成不依赖导演或编剧的个人意志,而是靠群策群力,共同形成意见。
为此,“熊出没“团队组建了质量审核机制,从影片早期创意立项、故事梗概、剧本到台本,均设置了评审机制。
主创团队的稳定性也是“熊出没”一直为人称道之处。
“熊出没之父”丁亮连续七年担任影片总导演,在把控产出质量的同时也尝试与新人一起联合执导,培养新人。
动画电影其实超复杂。
熊出没虽然达不到顶尖层次,但胜在稳定、高产,偶尔还能爆一爆。
国内电影一直在推进好莱坞工业化,而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达到好莱坞工业化制作标准的公司。
正是,熊出没的制作公司华强方特!
“熊出没“系列电影一路走来,坚持系统化、工业化制作。
创作过程中,故事在什么时间应达到高潮、在什么时间应该舒缓下来,要如何让观众感到震撼,都有比较规范的模式和较高标准的要求。
直观体现在视觉画面的用心制作和打磨,还有影片技术和整体质量的提升上——角色建模不断精进,毛发特效越来越逼真,特效分层越来越多……
靠着一套完整的制作流程不断运转,既能生成水准不低的故事文本,又具备一定的叙事技巧与情感内核,并且能持续地保持影片视效和技术升级。
在好莱坞工业化这条路上,方特走在了很多影视公司前面。
而方特最牛逼的地方在于,它是国内最接近迪斯尼的影视公司,没有之一。
《熊出没》的出品方是华强方特,而方特的主营业务是方特主题乐园,其次才是各种动画、电影。
当然了,两者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方特只有熊出没这个IP,而迪斯尼太多太多了……
熊出没即便现在没出来,也没戏。
因为方特集团早就成立了,开搞主题乐园。
这是一家不差钱的文旅公司,打交道最多的是政府……
熊出没,李明洋就看过几部电影,搞不出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