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怪才传奇人生

第621章 战国时期的风帆(3/4)

刘傻子教授说:“这足见当时航海借助星宿定位的技术,已普遍使用。看来,随着汉代造船与航海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为海外贸易创造了必要的条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一位老年星国学者说:“据考证,广州古称番禺,位于南海之滨,凭借自身拥有的海上交通中心的优越条件,成为华夏古代海路经贸的发祥地。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路商贸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华夏第一大港,也是世界著名的东方港市。”

刘傻子教授说:“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时,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相对其他沿海港口,广州被认为是唯一长期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政府实行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局面。”

高敏所长说:“宋末至元代时,泉州超越广州,并与埃及的亚历山大港并称为‘世界第一大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承认的海路经贸的起点便是泉州。元代,始于泉州的海上贸易东至日本,西达东南亚、波斯、阿拉伯、非洲。海舶蚁集,出口陶瓷、绸缎、茶叶、钢铁等,进口香料、胡椒、药材、珠贝等。”

夏青说:“唐代,明州(宁波)成为中国的大港之一。浙江地区经济迅速发展,既是鱼米之乡,又是建造唐舶之所,越窑青瓷产地,还有深受海外欢迎的湖纺和杭缎,为海外贸易的发展奠定基础。明州成为日本遣唐使主要登岸港之一。唐朝政府规定,遣唐使到明州后,在此办理入京手续,需时数月至一年。当时通过海路往外输出的商品主要有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四大宗,往国内运的主要是香料、花草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奇珍异宝,于是海洋贸易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药之路之称。”

刘傻子教授说:“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海洋贸易发展到巅峰。郑和之后的明清两代,由于实施海禁政策,我国的航海业开始衰败,这条曾为东西方交往作出巨大贡献的海路也逐渐消亡了。我们现在肩负振兴海路商贸的历史使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