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往的船只,随时都会有撞上悬崖峭壁和沉没的危险。”水手报告说。
“我们继续坚持,风暴会过去的。”麦哲伦安慰手下人说。
如此紧急情况,竟持续了两天。说来也巧,就在这风云突变的时刻,他们找到了一条通往“南海”的峡道,即后人所称的麦哲伦海峡。麦哲伦率领船队沿海峡航行。峡道弯弯曲曲,时宽时窄,两岸山峰耸立,奇幻莫测。
海峡两岸的土著居民,欢喜燃烧篝火,白天,蓝烟缕缕,夜晚,一片通明,好像专门为麦哲伦的到来而安排的仪仗队。麦哲伦高兴极了,他在夜里,见到陆地上火光点点,便把海峡南岸的这块陆地命名为“火地”,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岛。
经过20多天艰苦迂回的航行,终于到达海峡的西口,驶出了麦伦海峡,眼前顿时呈现出-片风平浪静、浩瀚无际的“南海”。历经100多天的航行,一直没有遭遇到狂风大浪,麦哲伦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轻松过,好像上帝帮了他-个大忙。麦哲伦就给“南海”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叫“太平洋”。
刘傻子对麦哲伦说:“麦哲伦先生,我们平时说的太平洋,原来是你起的名字呀。”
在这辽阔的太平洋上,看不见陆地,遇不到岛屿,食品成为最关键的难题,100多个日日夜夜里,他们没有吃到-点新鲜食物,只有面包干充饥,后来,连面包干也吃完了,只能吃点生了虫的面包干碎屑,这种食物,散发出像老鼠尿一样的臭气。
船舱里的淡水,也越来越浅,最后,只能喝带有臭味的混浊黄水。为了活命,连盖在船桁上的牛皮,也被充作食物,由于日晒、风吹、雨淋,牛皮硬得像石头-样,要放在海水里浸泡四五天,再放在炭火上烤好久才能食用。饥饿难忍,他们还吃了木头的锯末粉。手下慌慌张张地向麦哲伦报告说:“船长,有几名水手饿晕,倒在船舱里。”麦哲伦仰天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