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335章 电影产业的布局(5/5)

其实他对这个时代的香港电影也不是很熟悉,也没什么太大兴趣研究,没有互联网查资料,了解陌生的东西很费劲。

他对香港电影的认知,可能还是在80/90年代。

“邵氏与国泰要好一点。”邹纹怀解释道:“邵氏这边是因为邵家早期就是南亚巨富,在东南亚有很多影院物业,也跟当地的其他院线有一些关系,所以外阜本身自己就能吃一口,那卖给其他人,底气也硬一点,特别是在南亚邵氏院线有了成绩后,其他国家的院线公司自然愿意高价购买外阜,风险低。

国泰那边,陆云涛在湾湾与南亚那边也有很深的关系链,所以也能卖出一个不错的价格,至于其他的电影公司,能被购买外阜,就已经是走运了,没有什么商量的余地。”

“看来跟我的实业一样,渠道为王啊。”杨文东笑了笑,又说道:“那也就是说,我的电影,也是很难卖出一个高的外阜了?”

邹纹怀想了想说道:“如果我加入的话,可以尝试与外阜方周旋一下,但很难获得邵氏与国泰那样的价格。”

“嗯。”杨文东点点头,道:“这只能说明香港电影发展的还不够好,要不然,如果部部能够让他们赚钱,他们也就不会那么强硬了。”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渠道为王,但只要东西好,那就会反过来,比如苹果手机刚刚出来的时候.

“是的,好消息就是最近几年,香港电影不仅仅在本土,在海外也一样成绩越来越好。”邹纹怀接着说道:“这也让海外院线开始看好香港电影,总的来说,以后必然会越来越好。”

杨文东道:“嗯,我也看好香港电影,不过渠道还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的第二点就是到了合适的时间,我也会想办法跟邵氏一样,投资海外院线,这样才能握住这个产业的核心。”

爆款电影毕竟是少数,虽然赚的时候爆赚,但亏的时候也是哭爹喊娘;

美国好莱坞破产的电影公司多不胜数,8大巨头都卖了几个,但美国的dying院线,却少有破产。

再者,掌控了海外的渠道,才能保证,等90年代好莱坞电影冲击全球的时候,香港电影还能勉强有个基本盘。

PS: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