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劝后,我造反成千古一帝

第166章:置之死地于后生,各方谋算!(2/4)

然而乾坤独断的权利是只有在战时皇帝才有的权利,更何况他还是个威望不足,羽翼未丰的少年皇帝。

这些个大臣们在朝中势力盘综复杂,威望甚高,动一个人便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对于对于诸如他叔叔这些人而言那一掌控,对于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只能听之任之。

但是现在一切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包括朝堂上的局势,

大乾如今局势已经崩坏到这种地步,义军的崛起一方面是在削弱朝廷的势力,但同样也在削弱这些个尸位素餐的贪官们家族的势力。

这对于他倒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破而后立,

五百年的时间已经让大乾的制度变得腐朽起来,

现在正是革故鼎新,改变这一切的时候了!

这一刻,他的心中燃起了一股新的希望。他知道,现在正是他展现自己雄心壮志的时刻。他要利用这次机会,彻底清除这些腐败的大臣,重塑大乾的辉煌。

“林仲云,这是你的机会又何尝不是朕的?”他低声呢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他刘武烈,

从来都是大乾的明君,而不是亡国之君。

在文武大臣的声声称颂之下,他心中的那股执念变得愈发深沉且疯狂!

与此同时,江华郡,云浮城,袁成焕走上高台视视察军纪。

“谁能想到曾经犹如蝼蚁一般的义军也终会有威胁到大乾的一天?”

他眉头紧皱,望着对面义军迎风招展的旗帜,面色深沉,心情无比沉重。

作为三军统帅,他自然要比一般人要看得更远,更深一点,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乱世洪流中走的更远,站得更高。

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义军这几日正源源不断的从沧、愈二州调兵而来,据他的估计现如今的义军兵力也有七八十万之多了。

当然,这七八十万的兵力相较于朝廷的近乎两百万的兵力面前不值一提,表面上他们还是占据着兵力的优势。

只是,乐陵城二十万对五万的义军全军覆没已经成了他的一块心病,他丝毫不觉得朝廷此刻的优势巨大。

其实让他如此忧愁的不止有这一点,还有那位即将到来的镇北王,以及现如今大军内正在弥漫的不满情绪。

首先,是这位位高权重的镇北王刘九仞。

一山不容二虎,这位当今皇上的叔叔肯定是不允许别人站在他的头上,指挥他的大军的。只怕那位到这里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一个下马威。

虽然他对于这位镇北王的了解只局限于古早的一些传闻之中,但经过这些时日的观察他还发现这位镇北王不仅仅是好大喜功那样简单,并且还有点轻敌。

在这一路上,刘九仞十分高调,所过之处便是大摆宴席,弄得人尽皆知。

四处宣扬他手底下的精兵都是在与北蛮铁骑的生死嘶杀下存活过的,一个个身经百战,远非央州守军那些草包送比拟的。

甚至于更是放下狂言,只需要他手底下的精兵就足以粉碎战无不胜义军的攻势,就足以荡平此次祸乱整个大乾的叛乱。

如此的轻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