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演义从三国开始

第四十九章 关平(2/4)

因为缺乏可用的人才,关平便想到一个办法——从流民中提拔;于是他让担任安置村村正的士吏仔细关注各个安置村安顿下来的流民的情况,如果发现其中有人才,便举荐给他。

——关平一听,笑容满面,道:“果然流民之中亦有人才。”

便道:“所谓择日不如撞日,我现在就去会会他。”

说话间来到溪边柳树下,这儿一艘小舟,正是渡河之用。

桃溪说是溪,平均水面却有近三丈宽,到底已近沅江,七八里就是河口;自然不是捞起裤腿就能过河,须得乘舟。

这一段水流最是平缓,两侧皆有柳树;正好这边一个船桩子,那边一个船桩子,两侧各有一艘小船。若要渡河,便自己撑船。

于是几个人上了小舟,撑起竹竿,很快到了对岸。

杨信和王七要去领口粮,也到了河边,正好撞上。

村长便道:“那不就是杨信。”

便喊:“杨信,你过来一下。”

杨信早是瞧见他们,目光在关平身上多停留了一下。

他认得关平,虽只上回关夫人来桃林村的时候,伴着见过一次。

但印象不浅——不是因为关平是关羽的儿子,而因为关平不是个弱者;若要做一个比较,大抵与李通相仿佛。

旁边王七忍不住缩了缩脖子,低声道:“是侯门公子。”

到底小老百姓对高门大户的公子、老爷有着近乎本能的距离感和敬畏感。

关羽是汉天子封的侯爵,更是名震天下的武将,他自己就已经把他的门楣,给抬了起来。

在小老百姓眼中,关家就是高门大户;关羽的儿子,就是公子。

所谓公子,粗略可以理解为公侯之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